学习啦 > 作文 > 话题作文 >

初中关于元宵节作文800字

时间: 新华0 分享

好的作文用词准确,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和语法错误。怎样才能写好初中关于元宵节作文800字?这里给大家提供初中关于元宵节作文800字(通用5篇),方便大家学习。

初中关于元宵节作文800字篇1

提起元宵节,我想起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错飞到人间的一个小村庄里,那村里的人以为是一只坏鸟,就把他杀死了。这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他让天兵去把那村庄给烧了。仙女听到了玉皇大帝的话,就让一个神仙变成老奶奶到村里报信。神仙到人间跟村里的人说,在村里村外点上篝火,才能免去灾难。他们按照神仙说的做了,玉皇大帝一看,心想,我还没有放火,他们就放起火来了,自己烧自己。玉皇大帝乐得哈哈大笑。这个小村庄真的免去了大难。这个事情流传开来,就有元宵节了。

这就是传说,不是真的,真的元宵节起源于汉朝。印度人信佛,他们成佛的人,把他们烧成骨灰,扒一扒,有一个像珍珠一样的东西,叫舍利子,印度人朝拜舍利子。这事后来流传到中国的汉朝,民间也有了佛教的活动。舍利子的事情被汉朝的皇帝知道了,他们也在皇宫,张灯结彩,朝拜舍利子。老百姓看着很好玩,也跟着玩,张灯结彩,但是没有舍利子,这就形成了每年正月十五张灯结彩、放篝火的玩法。就演变成后来的元宵节。

唐朝的元宵节是最热闹的,他们有宝马香车,灯楼高50米,有50000盏灯,灯楼里有20个房间,过三天,人们都到街上玩。宋朝是过五天,他们过的也很热闹,也是在街上玩,玩法很多。明朝是过十天,从初八玩到十七。

正月十五,人们一起吃元宵,猜灯谜,闹花灯,耍龙,狮,放烟花,踩高跷,扭秧歌……对了,张灯结彩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活动,而扭秧歌是后来的风俗。有各种各样的玩法。

南方的风俗也很好玩,其中有偷菜。女生上别人家偷,别人看见也没事,但是男生不能偷。

我的家乡也有自己的玩法,在冰上玩,滚冰是最有意思的了,我上冰上一滚,我的头都滚晕了。打花脸也很有意思,你给我打,我给你打,打来打去非常好玩。

初中关于元宵节作文800字篇2

“正月十五闹元宵。”今天是开学第一天,也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我的脚刚迈入教室,便听到大家在谈论什么灯谜,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中午要猜灯谜呀!

“花灯小巷”热闹非凡

中午的时钟敲响了,我拿起集福卡直往“花灯小巷”奔去,近千盏花灯映入眼帘。横扫全场,它们犹如无数五彩缤纷的色块。再走向前仔细端详一番,哇!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呀!这哪里像自己做的,简直跟买的一模一样。你看这只聪明机灵的小兔正在雨中漫步呢!再看那只绿色小猪正摇摇摆摆地向我走来……要不是看见沈海燕在摘谜面,我还不会沉浸在这“花灯梦境”里吗?

我来来回回地找,扫荡了一大片,结果一个“果实”都没发现。这把我惹急了,难不成它们隐身了?哎!我竟然把装饰品忽略了!我又浏览了一遍,还真被我找着了!这个谜面是“桥西留有半面碑——打一水果”。我翻阅了整个大脑“果”典,可“百事不得其解”。榴莲?不对,这只猜对了“桥西留有”,但没有“半面碑”呀。石榴?对!就是石榴!因为“桥西留有”就是木字旁加留组成“榴”,“碑”的一半是石,所以是石榴。

“元宵工厂”浓香四溢

猜灯谜不是我的强项,还是来饱饱口福吧!我们走进“元宵工厂”,发现桌子被擦得闪闪亮,好比一面镜子。桌上有个“巨无霸面团娃娃”安静地坐着。开始“工作”了!首先,我把面粉撒在自己面前,接着抓一些面团,将它搓成条,然后拿一小份放在手心上,两手压住揉成球形,最后在面粉上滚一滚,光滑、圆溜溜的元宵宝宝就诞生了。

有正经做的,也有捣乱的。蒋玮熠的元宵大小不一,大的似一颗枣,小的如一粒红豆,令我们哭笑不得。看那四年级的同学们,用一颗颗汤圆拼成“元宵节快乐”五个大字,这样的玩法可真有创意!

等了半晌,汤圆终于出锅了。我张开“河马嘴”,一下子把三个汤圆吞进去了。它们顺着我的食道滑下去,分散到五脏六腑中,而汤圆表面留下的汤水则在口中回味无穷。不说了,我再去盛一碗喽!

开学第一天不仅能让我大饱眼福和口福,还让我动了脑,更使我找到了快乐。好一个“开心宵宵乐”!

初中关于元宵节作文800字篇3

在我的家乡,讲究的是“三十的火十五的灯”,所以在这两天的夜晚,家里的灯是要长明的,为了确保十五的灯能长明,正月十三这天还要“试灯”,就是把各屋的灯点亮至少一柱香的功夫,试灯这天,出了嫁的女儿不能在娘家过夜。

到了十五这天,主妇们要早早起来做饭,敬过菩萨祖先之后,一家人迅速吃完饭,换上新衣去上坟。家乡人讲,上祖坟要图早,谁家能抢到第一去拜祖坟,这家一年就会走好运。上坟的时候,大家族的成员会结伴前往,浩浩荡荡的十分壮观。到了坟前,烧上纸钱点上香后,每个人就轮番磕头,求祖先保佑。由于村里每个时期选择的坟地不一样,每家的祖坟都分布在各个地方,拜完一个再去拜另一个。我太爷、太奶和爷爷的坟在x间都被平了,所以只能在大致的地方划个半圆圈烧些纸钱给他们,据说现在立碑了,爷爷奶奶就可以一起拜了。拜完自家的祖坟,再去拜外婆家的,我家离外婆家不远,所以我们小孩子也跟着去,离得远的,由父母去拜就行了。由于我有个伯父在外乡生活,我姨家离外婆家较远,所以他们上坟之后都要到我家吃午饭。妈妈一般在正月十四就做好春饼,家乡过年前会准备很多半成口的菜式,如肉糕、鱼丸、肉丸、鱼面、酥鱼、蛋卷等等,客人一来,很容易的做出一桌菜,主食就是春饼和汤圆。吃过午饭,这一天就没什么正事了,大人小孩都抓紧年的尾巴起劲的完。南方的农民辛苦,一年没多少清闲的时间,小时候就盼着过年的时间长一些,最怕听到妈妈说:“年过月半尽啦,该干活了!”

我已经有十多年没在家过元宵节了,这次回家看到过年的风俗依然没变,想必十五的风俗也是一样吧,毕竟在过节的时候祭拜祖先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只不过选择的时间不一样罢了。

我喜欢家乡那种重视过年的气氛,虽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想吃什么平时都能吃到,可是过年前一家人在一起做着各种准备,不也显得很温馨吗?古老的风俗不能丢,丢了,返乡的游子就找不到根了。

初中关于元宵节作文800字篇4

元宵节,仍处于一年中的寒冷时分。也不知何时有了这样的节日,也不知何时有了吃元宵的习俗。那一个个的白团晶莹而微透,沉于碗底,却不失活力。并非味美绝伦,却令人喜爱。

元宵,有各式别名,汤圆、汤团之类的我们听着也耳熟。但不如元宵,以节为名,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听着也颇为高雅。元宵有甜咸两种口味,但我却喜欢吃甜的。微微发甜,味道柔和,但又不让人觉得腻,如果散上少许桂花,便更有意境了,吃起来更是回味无穷。

元宵节,古时应是热闹的欢庆的时节,它能使冬日的萧条骤然有了生气,有了灵气。而现在怕是没有了这层含义,只徒留个名号,想来又会有几个年轻人知道元宵是哪天?有什么习俗?和大多传统佳节一般,元宵之名被人们渐渐忘却,淡到就只剩下吃一碗元宵。

美食无非是食物,若只有味好不过转瞬而逝,美食的存在是不能忘却背后的文化底蕴的。天大寒,风刺骨的刮着,凉意渗进骨里,在外闯荡、劳累一天的人们盼着早些回家,吃点东西暖暖身。恰逢元宵节,多少人渴望在桌前等待那碗元宵滚入肚里,全身顿时一股暖意,心满意足了,一天的疲惫顷刻间无踪。然后继续搓手苦干,为生活打拼。想到此,不禁咽咽口水,馋虫四起。

其实,在我看来,元宵节无非是个理由、是个借口,目的也真不过一碗元宵而矣,所有外在的仪式,只为增加这个节日的庄严、热闹的气氛。人时常是贪婪的,受欲望驱使,索要的总是很多,更多。而仅仅是冬日里的一碗元宵,便可以让我们如此知足,恐怕非一语所能穷尽。

那幽幽的桂花香,淡淡的甜,略暖的汤,将我们从冰冷的寒冬里唤醒。身体醒了,灵魂也便醒了。

元宵是哪一天,不重要了;为何要吃元宵,也随它去吧!所谓美食,享受的无非是人尽皆知的一份温暖、快乐,一份知足。元宵的味道就是这样玄妙。

初中关于元宵节作文800字篇5

今天,又是元宵节。这元宵节不可少的就是花灯了,晚上,大街上只听得一阵阵放炮仗、烟花的声音。我和老妈怎么也闲不住了,要去外面凑凑热闹,于是我便看见了一件值得人深思的事情。

我和家人兴致勃勃地来到大润华,老妈又看到了什么促销活动,想去淘些什么既便宜又实用的东西。于是我们便挤进了人群之中,好象是在搞什么赠送,一群小朋友拉着父母的手想要拿礼物。原来是商店在给小朋友送小灯笼。小朋友们静静地排着队去拿礼物,谁知大人们都不耐烦,一拥而上,冲进小朋友的圈内,争先恐后地抢灯笼。不管是衣冠楚楚的男士,还是打扮时尚的女士,都不顾一切地挤着,高踮着脚尖,伸长着胳臂。当时真想给在场的大人们好好讲一场礼仪课。自古以来多是权利和金钱的争抢,怎么为了这一个小灯笼玩具也能争抢呢?

在涌动的人流中我差点和老妈被挤开,不过还好我抓紧老妈,把她从人群中拉出,可是那些小朋友可就不那么幸运了。只听得一阵隐约的哭泣声,但又被喧闹的人群和轰隆的烟灰声淹没。后来我发现了那个找不到大人的小孩,这时,一个身材魁梧的人从人群中挤出,仗着身高体壮,他拿到了两个小灯笼,找到正在哭泣的儿子,一脸自豪地说:“看,你爸我给你抢了两个灯笼,怎么样!”儿子的脸上并没有多出几分喜悦,只是两只手紧紧地拽着爸爸的手指,一抹眼角的泪水,手里又紧握着爸爸的手,而爸爸并没有发现儿子眼中的泪水。

望着这一幕,我想了很多,这些大人们都只想着为自家孩子抢灯笼,从表面上看是爱孩子,但他们没有想到孩子想要的并不只是礼物,他们也从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会造成怎样的影响。以后大人们还怎么教导自己的孩子“不要自私,要学孔融让梨”,“要懂文明礼貌”?如果孩子们都学这样的大人,那以后的社会将成什么样呢?

这个元宵夜令我深思。这样一件小事确实值得我们思考……

214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