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语文教案 >

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

时间: 新华0 分享

好的教案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写好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要注意什么?小编给大家分享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谴、惰、俗”等7个生字。会写“洪、暴、猛、涨”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课前准备:

《搭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桥?

2、同学们看,这种桥你们见过吗?(出示情景图)这是作家刘章爷爷家乡的搭石,作者每每回忆起家乡,就会特别想念家乡这些不起眼的石头。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3、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想想什么是搭石。

2、检查字词。

出示课件,大家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检查一下,注意,红字是这篇课文中的生字,大家要读准。(分行指名读,最后齐读。)

3、指导写生字。“衡、序”。

(1)先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提醒大家注意:“衡”字中间大的最后一笔捺要变成点;结构写匀称。“序”字最后一笔不要加撇。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习写两个。

(4)教师巡视指导。

4、了解什么是搭石。

(1)指名说什么是搭石。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

(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样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指名说)

(3)师总结:如果没有搭石,人们过小溪就很不方便,很麻烦,甚至很辛苦。可这些,都是在夏天呀,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依靠搭石过小溪了,有了这样的理解,我们再来读一读,什么是搭石。

5、齐读。

三、围绕2—4自然段,自主寻美,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这么普通的一件事情,有什么值得写的呢?其实,不然,作者啊,对这件平凡而普通的事情留心观察,却发现了里面的很多美,这些美呀,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用课文中第二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学生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师相机板书)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思路,去寻找搭石里面的美,感受里面的美。

(一)请大家静静地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句子。

(二)指名说划的句子。(二自然段老年人走搭石的句子,三自然段一行人走搭石的句子,四自然段年轻人面对面走搭石以及年轻人和老年人一起走搭石的句子。)

(三)小组学习。

1、请同学们自由选一幅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分小组来学习。

要求:先多读几遍,然后互相说一说,你们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哪些美。

2、学生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现在咱们按顺序来交流。

(1)交流二自然段中的句子,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①你们组从哪些词语体会到了什么?

通过学生找到的重点词语“无论、只要、一定、再在、直到、才”感受到家乡人善良,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②大家有相同的感受吗?让我们一起带着体会来读一读这句话。

③师小结:通过你们的朗读,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善良,勤劳,一心为别人着想的老人,仿佛感受到了他那颗美好的心灵。这是——(学生齐说)家乡的一道风景。

(2)交流第三自然段中的句子: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①你们小组从哪儿体会到美?

②抓住“协调有序”谈体会。师生合作读走搭石的句子,体会协调有序。

师读“前面的”,生接“抬起脚来”,师读“后面的”,生接“紧跟上去”,连续读三遍,师小结: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落水,该是有人在指挥吧?(生齐说没有)

师总结:没有人指挥,这么默契,这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是协调有序。

③抓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谈体会。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师评价:体会的真形象,你是在用想象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请你读一读,读出这种美。最后齐读。

师出示课件,过渡:是啊,这既像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师出示课件,音乐起。)

指名读,读出诗的韵律美。师渲染: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生活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是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生齐读)。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诗变回文中的语段)。

④师小结: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生齐说)一道风景。

(3)交流四自然段中的句子: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在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①你们小组从哪儿体会到美?

抓住“招手示意”,体会年轻人互相谦让的美德。

②齐读,一起感受这份美。

③抓住“伏下身子,理所当然”,体会人们敬老的美德。

在理解伏下身子时,可以让学生到讲台前做一下动作,体会年轻人敬老的美德。并且适时采访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采访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道谢年轻人会生气吗?进而理解理所当然。

④师总结,透过这一代又一代的理所当然,我们可以看出,这已积淀成山村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生齐说)一道风景。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这一块块,一排排搭石,每一块上面都刻着乡亲们美好的心灵,每当作者看都他们的时候,心中就会涌动着一种情感,让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齐读)

1、指名说,哪些美好的情感?

2、带着这些情感,再次齐读。

五、拓展并小结。

1、小结:在这篇课文中,作者选取了最平凡最常见的事情,但是,我们学过以后,却感到这平凡中渗透着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回味。其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到处都有美,而这些美就存在于一些平凡,不起眼的小事中,我们要善于从这些小事中发现美,用心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关爱。这样,当我们把这种情感倾注于笔端的时候,才会写出如作者这样值得回味的文章,当我们到这这种情感走向生活的时候,生命才会更有意义,人生才会更加美丽。

2、请大家课下完成小练笔。(课件出示)作者从不起眼的事情中发现了美,对我很有启发。我也想写一些平凡事物中的“美”。

3、最后,让我们在《爱的奉献》这首熟悉的旋律中。踏着心中的搭石离开教室。下课。

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篇2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课件10)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我请一位同学再把这个过程讲一讲。

(生讲述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合作交流。

1、快速默读课文,说一说:海力布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出示课件11)

生交流、总结、汇报:

行动:把猎物分给大家

语言:告诉大家灾难就要到来

结论:通过语言、行动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个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人。

(板书:热心助人舍己救人)

2、人们对海力布怀有什么样的感情?(出示课件12)

生总结并汇报:

海力布把猎物分给大家,受到人们的尊敬。

当海力布变成石头后,大家非常后悔、非常悲痛。

通过这些重点词语和句子,可以看出人们非常喜爱海力布,因为他是那样善良,那样舍己为人。

三、讲故事,练习复述。

海力布的故事多么感人,你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出示课件13)

1、师指导讲故事

(1)叙述要清楚,交代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可以脱离课文,自己组织语言。文中的重点部分可以用上书上的词句。

(3)讲故事要有表情、有感情。

2、自由练习。

3、指名汇报,师生评点。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海力布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今后你会怎样对待身边的人?

五、拓展延伸。(课件出示15)

仔细读读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分角色和同学演一演。

六、布置作业。(课件出示16)

1、把这个故事说给别人听。

2、找一找其他的民间故事读一读。

3、根据课文内容,给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写一段话,简要介绍它的来历。

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自主读书的过程中了解文中写了哪几种事物,并仔细读读对事物的每种描写。

2、通过学习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联想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体会。

3、引导学生体会灯塔面对恶势力毫不畏惧,监守服务岗位的可贵品质。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渎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精读课文,感悟精神。

1、思考交流:文中写了哪几种事物?

重点理解:(1)暗礁为什么认为灯塔可恶,想把它毁灭掉?

(2)面对狂风暴雨、雷鸣闪电和咆哮的浪涛,灯塔为什么毫无畏惧?

(3)你又联想到了哪些事物?

2朗读指导,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总结全文,学这则童话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四、创新发明。

1、分小组说说准备发明什么灯。它的外形怎样?有什么功能?

2、想象发明的灯,把它画下来,配一段文字说明。

3、小组派代表拿图片上台投影汇报,介绍。

4、评议。

五、举办图片、资料展览。

1、收集图片、资料。

2、归类编排。

3、为展览起一个响亮的名字。

4、办展览。

六、课堂总结。

1、指名谈谈收获。

2、小节。

(1)动手方面。

(2)发言方面。

(3)创新方面。

(4)兴趣方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投影佳作,欣赏。

1、投影佳作,齐读。

2、评评好在什么地方。

二、投影病文,指导修改。

1、投影病文,自由朗读。

2、谈谈病文的不足之处及如何修改。

3、逐一进行修改。

4、自由读读改后的作品。

5、前后对比、评价。

三、完成“笔下生花”部分。

1、投影。

2、指名读。

3、根据选择的题目分小组展开讨论交流。

4、将交流的结果进行汇报,老师指导。

四、活动过程。

1、学生写作,老师巡视指导。

2、针对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或全班点评指导。

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篇4

2、学习本课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写作方法,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

3、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难点:

1、句子,理解爸爸和“我”的两句话的含义,明确做人的道理。

2、学习本课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写作方法;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猜谜语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回忆一下,作者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

板书:种收吃议

二、读文明理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学习议花生这一部分。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议花生部分,可以分角色读,可以出声读,可以默读,要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少字,不唱读。

思考:作者一家人是怎么议花生的?

2、你喜欢谁的议论?为什么?

相机引导理解:

投影出示:

A:“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父亲把谁和谁联系起来了?为什么要我们像花生?

为什么说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父亲的话是不是说不要外表美?

你从父亲的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知道今后应该怎样做?

作者懂得了父亲的话没有?他是怎么说的?

B:“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理解“有用”对谁有用?

“讲体面”“只讲体面”怎样理解?体面要不要讲?

你见没见过只讲体面的人?

C:父亲让我们做什么样的人?在正确答案后划“?”。

(1)虽然外表好看,可是没有实用。()

(2)虽然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3)外表好看,更有用。()

(4)外表既不好看,又没有用。()

在生活中有没有像花生那样的人?举例。

这篇课文借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种方法就叫“借物喻理”。

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事物能给我们启迪,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谁能举这样的例子?

3、小组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4、找一组同学汇报朗读。

三、梳理全文,分清主次。

1、本课按叙述的顺序依次写了种、收、吃、议,为什么把“议花生”做为重点?

2、次要内容可不可以不写?

今后在写作文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四、明理导行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

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交流。

2、谁愿意毛遂自荐?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喜欢的段落

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让学生掌握本文描写上的细腻和情感上的自然流露。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

体验、感悟、想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对动物的情感,培养人与人之间互相信赖的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无论是浩瀚飘渺的海洋,还是辽阔无垠的大草原;也不管是幽深潮湿的热带雨林,还是干旱贫瘠的漠北高原。随处可见天使的化身──鸟儿。鸟儿以它优美的身姿,动听的歌喉为人们编织幸福,传递吉祥。特别是那来自澳洲大森林的两只珍珠鸟,(点击课件1)将为人们演绎一段人鸟和谐的佳话。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珍珠鸟》。

师板书:

珍珠鸟

二、探究新知

1、通过前面的学习,这课主要讲了什么?

生汇报:这课主要讲了小珍珠鸟与我亲近的过程。

2、课文中那些段落是写小珍珠鸟一步一步亲近作者的?你能找出来吗?

生快速读课文并找出相关段落。

生汇报。

师相机(点击课件2)生齐读。

3、师:这时小珍珠鸟距离作者较远,为什么?它是如何的心理呢?

(害怕。)

为什么害怕?小珍珠鸟会怎样想呢?

生各自汇报想法。

4、师总结:

是啊,这时小珍珠鸟在试探作者。

板书:

试探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5、接下来小珍珠鸟又有何变化呢?

(点击课件3。)

(它的胆子越来越大了,渐渐的离作者近了。)

6、这时的小珍珠鸟又会怎样想呢?

(生各自想象,并发言。)

7、作者的反应呢?

小珍珠鸟已经把作者当作了朋友了,它和作者在玩耍,嬉戏。

板书:

玩耍

8、最后──

(师引读,点击课件4。)

9、他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小珍珠鸟优又是啄笔尖,又是啄手指。而作者表现得非常友好,轻轻地抚一抚它的绒毛。这时的小珍珠鸟一定有话要说,它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暂时沉默,积极思考。)

生:小鸟会说:“朋友,我口渴了,喝点你的茶,不介意吧。”

(可以不介意。)

生:小鸟会说:“主人,不要这么忙着写文章,陪我玩一会儿,好吗?”

(好呀,咱们玩什么?)

生:“朋友,写文章休息一下吧,把笔给我,我来帮你写。”

……

10、他们相处得这样友好,你有什么感叹?

(生想象,发言。)

师相机板书:

亲近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们之间深深的情意吧!

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11、师:作者带着对小珍珠鸟深深的情,浓浓的爱,感,它们形影不离。师引读:白天──,傍晚──。这样的友情让人羡慕,令人期盼。(点击课件5)你看到了什么情景?

生:小珍珠鸟竟扒在作者的肩头睡着了,这是多么感人的画面呀!

12、老师也有同感,那么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一情景的呢?

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13、再认真看一看图,看作者的表情如何?

生:作者在笑。

14、师:是啊,作者看到小家伙伏眠于自己的肩头,他善意地笑了,他的目光中流露着爱的神情,他在笑什么?

生:作者在笑:小东西,你玩累了吗?为什么不回窝里睡,你扒在我的肩膀上不要摔下来哟!

(没事的你的肩膀象摇篮,好舒服哟。)

生:作者在笑:小珍珠鸟,你的胆子太大了,不怕我把你抓起来。

(不怕,因为我们是朋友。)

生:作者在笑:小珍珠鸟,快睡吧,我一定不影响你,让你做个好梦吧!

(我可真要睡了,我的人类朋友。)

15、师:小珍珠鸟玩累了,闹够了。它飞到作者的肩上,呀!这多像妈妈的摇篮,好舒服呀!摇啊摇,摇啊摇,小家伙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它梦见了什么?

(播放《摇篮曲》。)

生:小珍珠鸟梦到自己与主人在屋里捉迷藏,一起嬉戏。

生:小珍珠鸟梦到自己帮主人写文章,主人看了,连声称赞,说它有文采。

生:小珍珠鸟梦到主人就是它的父母,它在主人的怀里撒娇,要小虫子吃。

……

师相机板书:

融洽

16、在作者眼里,小珍珠鸟太可爱了,小鸟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作为读者,我们能够分享他们的的幸福,我们也是幸福的,这是多么美妙的境界呀?这不象一幅画吗?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

(播放乐曲《让世界充满爱》。)

(幸福的`一家,温馨的一家,美好的境界,浓厚的友谊,和谐之家,甜美的梦,依赖,宽容,理解,朋友,友情,情,爱,梦!)

师:多么富有诗意,你真有爱心,你象个诗人,你象个哲学家。

17、多么好听的名字呀,可见,你们也是一样有爱心的孩子,这时候作者笔尖一动,流淌出一句爱的呼唤──

生齐: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点击课件6:相关句子。)

18、师:是啊,正是因为有了信赖,小珍珠鸟才一步一步亲近作者,正是因为有了信赖,作者才对小珍珠鸟有浓浓的情,深深的爱。

板书:

信赖

并总结板书。

三、升华总结

1、人与鸟竟能达到如此境界,那我们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该如何相处呢?

(生: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要宽容、和睦相处。)

2、看来同学们想说的话还很多,你愿意将自己的心声写出来吗?

(生各自在心愿卡上写自己的感受、交流并张贴在黑板上。)

放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

3、看到同学们这一张张精美的卡片,一句句发自内心的感言,老师非常感动,这儿有四句话,老师想作为礼物送给大家。

(点击课件7:格言。)

生齐读格言。

4、师:是啊,信赖是一座桥,让我们彼此心灵相通;信赖是一盏灯,照亮我们前进的航向;信赖是一缕阳光,让我们生活五彩缤纷。

5、同学们,珍珠鸟和作者的这段佳话,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每个读者的心,让我们带着对珍珠鸟和作者的美好祝福,再次走进课文吧!

(生再次精读课文。)

6、总结:

同学们,只有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我们的地球家园才能和谐。才能因和谐而充满活力,因和谐而呈现勃勃生机,因和谐而更加美丽。为了你,为了我,为了我们大家共同的家园──地球,让我们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自由的天空下播撒爱的种子吧!

(点击课件8:歌曲《爱的奉献》和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图。)

【板书设计】

作者

融洽

亲近

玩耍

试探

珍珠鸟信赖

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篇6

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没有见过白鹭,有必要让学生先欣赏一些白鹭的图片,对白鹭有个直观的认识。

本篇课文的语言凝练、含蓄,学生可能会有很多不懂或疑惑的问题,这将是本节课重点要解决的。对于白鹭的美,学生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刻,有必要适当点拨,加深理解。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在感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见解,提出问题,分析解决。

3、在品读课文的同时,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生活和美的热爱之情。

《白鹭》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这是大文豪郭沫若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全文语言朴实流畅,优美如诗。尤其是字里行间饱含的那份浓浓的诗意,使人回味无穷。因此,教学本文除了带领学生学会生字词并练习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的内涵,从而感受白鹭的美,感受文章描绘的意境美。

知识与技能:

认识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写“精巧、配合、身段、适宜”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的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点: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理解。

难点: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课件展示法,点拨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师准备:

1、课文朗读动漫。

2、白鹭的&39;相关视频资料、作者资料。

学生准备:搜集作者背景及白鹭相关资料。

使用教材

构想:对于课文的理解,我设计了多层次的课文阅读。首先,让学生们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接下来设置再读课文,整体把握,这个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的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然后设置深读课文,品味重点句子,重现优美的画面,这样由浅入深的阅读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了文章,体会了作者对白鹭的思想感情,这种方式突出了重点,有突破的难点。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悠远,我要让我的学生们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让他们明白美往往存在于平常的事物中,鼓励他们去寻找,去发现在能力培养方面。我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把课上所学运用到实际中,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嘴长颈长脚也长,爱穿一身白衣裳,常在水边结伙伴,田野沟渠寻食粮。(打一动物)谜底:白鹭(师出示图片)

2、激趣导入:课件出示白鹭的视频及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交流,认识白鹭。

3、板书课题。

4、生齐读课题,师指导读好“鹭”。

5、引导学生简单交流课前搜集到的作者资料,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画出不懂的词语。

(2)出示词语,过字词关。

(3)指导书写。

三、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2、理清文章脉络,指导分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二、直入开篇,抓住中心白鹭这种常见的鸟,在郭沫若先生的眼里,它却是一首“精巧的诗”。

三、赏读2—5自然段,感悟白鹭的“精巧”美。

1、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自由朗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想边画。

2、集体交流,引导,感悟。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并通过观察课件中的白鹭感受它外形的和谐优美,读出和谐美。

(2)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白鹭的美:小巧、玲珑、柔和、平常。伴随音乐,读中感受如诗般精巧、美丽的白鹭。

(3)引导学生观察白鹭的近景图,说出白鹭的外形,读中体会白鹭形体一切都很适宜,像诗一样精巧,优美。

3、学生再读2—5自然段,读出白鹭的精巧美。

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啊!

四、赏读6—8自然段,感悟白鹭的“生活美”

1、白鹭不仅有精美的外形,更有精巧的生活。此刻,你仿佛看到白鹭生活的哪些画面呢?

2、哪些画面深深地吸引了你呢?用心读一遍,画出使你回味无穷的词句,并写下你的感受,然后与你的组员交流。

3、学生自读自悟自写,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组展示汇报。

使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师生导读导悟。当我们再次聚焦白鹭生活的画面,不得不惊叹于白鹭全身流泻的、诗一般的美!

五、赏析9—11自然段

1、质疑:此时此刻,你觉得白鹭美吗?它美中还有不足吗?

2、教师描述:是啊,白鹭真是如诗如画如歌!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3、全景图中显示第11小节文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六、赏读全文,总结全文

1、也许白鹭这首精巧的诗,这首韵味无穷的诗,深深地感染了郭沫若老先生,因而诞生了这篇如诗如歌如画的美文,细细品读,感觉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白鹭深深的赞美和喜爱。让我们伴着音乐,齐读全文,尽情享受白鹭无尽的美!

2、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你有哪些收获?

猜谜语。

学生交流对白鹭的认识。

简介作者:郭沫若,原名郭开贞,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曾获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

联系上下文指名说说生字读音上的注意点,并领读。

教师适时指导读准“喙、嗜、朱、哨、韵”等字,并正音。(“宜”读yí,不读yì;“喙”读huì,不读zhuó。)

学生从以下方面找出白鹭的美:(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学生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学生从: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感知白鹭的美。

学生边读边想边画白鹭“精巧美”的句子。

第二小节——概括描写:白鹭颜色、身段搭配的和谐美!

第三小节——对比描写: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相比,有其独特的小巧美和寻常美。

第五小节——具体描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真是天工巧夺!觅食、栖息、低飞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找出看到的画面:

第一幅图——白鹭觅食

第二幅图——白鹭栖息

第三幅图——白鹭低飞

集体交流,体会“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齐读第11小节,发出内心的赞叹。

齐读全文。

学生从多角度畅谈收获。

这一环节以谜语和视频资料的形式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

这一环节给了学生充分的预习交流时间,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的引领下,学会了自学。教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

本环节注重让学生尝试用已有的知识理解教材内容,激发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为课堂中合作、探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在文人墨客的笔下都充满诗情画意。回顾全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激发他们对白鹭的喜爱之情,从而为下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感受白鹭的外形的精巧。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真正走近白鹭,感受白鹭的生活美。

在激情朗读中读出白鹭的韵味、作者的心境,读出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由课内迁移到课外,拓宽学生的视野,学习写作方法。

总结: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篇7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笼”“卷”“蔓”,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伏案”“信赖”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请文章脉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

学习本课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笼”“卷”“蔓”,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伏案”“信赖”等。

难点:

理请文章脉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流程:

辅助环节:

一、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珍珠鸟图片)简介珍珠鸟,这节课我们跟随冯骥才先生的文字走进《珍珠鸟》这一课,看看作家冯骥才笔下的珍珠鸟。

二、出示目标:

1.学习本课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笼”“卷”“蔓”,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伏案”“信赖”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请文章脉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出示自学提纲:(课件出示)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在文中圈出本课生字,查字典学习。

2.再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再次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先学环节:

四、学生根据自学提纲学习。

后教环节:

出示“竹笼、一卷干草、垂蔓蒙盖”三组词语。

讲解:wàn(名词)juǎn(动词)

蔓卷

Màn(动词)juàn(名词)

1.在练习本上书写本课生字。

2.wàn()juǎn()long()

蔓卷笼

Màn()juàn()lǒng()

板书设计:

珍珠鸟

wàn(名词)juǎn(动词)

蔓卷

Màn(动词)juàn(名词)

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篇8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会认“箩”杭“两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2、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

课件ppt

四、教学过程:

揭题导入。

1、师:在现实生活中,你见过哪种雨?(生:倾盆大雨、瓢泼大雨、暴风骤雨、牛毛细雨、绵绵细雨……)

2、师:有一种雨,你们肯定没有见过,那就是——(板书:7、桂花雨)

3、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先读什么?(阅读提示)同学们,请打开课本快速浏览一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谁来说一说。

出示:(学习提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2、和同学交流读了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体会。

二、识香气。

1、师:同学们,现在学习要求弄明白了,这节课让我们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吧。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去读课文,开始吧。

2、师:你们读懂了什么?(生:桂花成熟的时候就要摇。桂花可以泡茶,做糕饼。作者特别喜欢家乡的桂花。……)(板书:喜欢桂花)

3、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作者喜欢桂花的?出示:(生: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4、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一句话吧。

5、师:这里的桂花指哪里?(指杭州一处小山上的桂花。)

出示: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6、师:那是怎样的桂花呢?(香飘十里的桂花。)

7、杭州最有名的桂花在哪里?(花园)

8、师:对,桂花的花园,名叫“满觉陇”清朝诗人张云敖曾经写过一首诗,请大家来读一读。(出示:品桂,张云敖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满觉陇旁金栗遍,天风吹堕万山秋。)

9、师: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家乡的桂花到底有多香?请大家再读课文把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用﹏﹏画出来。

出示: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三、品香韵。

1、师:请同学们把这4句话,反复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个句子最能让你感受到家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香?

出示: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2、师:现在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吧。(生齐读)

3、我们再慢些、再轻点,来读一读。(生齐读)

4、师:当你读这句话时,哪个词突然冒出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浸)

5、那我们就来品品这个”浸“字吧,开始自由读吧。

6、师:这个”浸“字可以换成哪些字?(泡、醉、迷、飘、笼罩……)

7、那你们觉得哪个字最好?(浸)

8、师:为什么?(因为”浸“字最能体现出桂花香的时间长。)

9、师:桂花香的时间多少长?(全年)

10、假如去掉”全年“能换上那个词?(今天)

师:除了”今天“还有什么呢?(半年、十二年、每年、几年、每天……)

11、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全年啊﹗(师生接读)

师:十二个月,整个村子——生: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年四季,整个村子——生: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每个月,整个村子——生: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每一天,整个村子——生: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2、师:这个”全年“,让你体会到什么?(生:桂花的美丽。桂花的香气。

对桂花的感情。)

13、师:是啊,桂花之香持久,无时不在。我们大家一起来读出这种长长久久的感觉吧。(生齐读)

14、师:同学们,是什么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整个村子)这仅仅只有桂花的香气吗?还有什么?(野花、菊花、村子里的每一位人、每一物。)

15:师:他们的回忆也香,他们的话也香了,怪不得母亲会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四、摇花乐。

1、桂花是芳香的,桂花是美丽迷人的,而令小琦君难以忘怀的还有一件什么才是件大事?(板书:摇桂花)

2、师:现在我们一起去摇一摇桂花吧。请同学们自由地去读一读第五自然段吧,找出自己在摇桂花时,特别快乐的句子。(指名说)

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师:是呀,这就是摇花的乐趣,奇妙的桂花雨,谁来读一读这些句子?(赛读)

4、师:同学们,这些句子,你觉得哪些词应该读重音。(变色:“乐”“纷纷”“满头满身”)

5、师:请同学们一起去摇一摇桂花树的乐趣吧,读。(生齐读)

6、师:读着读着,此刻我们也都浸在香气四溢的桂花香里了。

出示: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到(),像()。

7、师:(引导:摇啊摇,桂花落下来,(老师走下去,走到学生身边)落到你的脚上,落到你的肩上,落到你的手上,脖子里,鼻尖上,头上身上、心上、地上……)此时此刻,你就是小琦君,站在桂花树底下,淋浴着缤纷的桂花雨,你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拿出笔,用上这样的句式,说几句话,好吗?

(预设: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在我的身上,像穿了一件黄大衣。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到我的头上,像戴了一顶金黄的帽子。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到我的心上,像一场滋润心里的雨。……)

8、师:你们的想象能力真丰富,让老师仿佛你看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想象再来读一读吧﹗(学生齐读)

9、最能体现作者心情地哪一句(变色:“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0同学们,桂花在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让我一起尽情地喊一喊吧(生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1、师:你快乐地喊一声——生接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你开心地喊一声——生接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2、师:同学们,除了快乐,还摇出了什么?(演示图片讲)

(预设:摇出了一个个甜甜的糕饼;摇出了一碗碗桂花汤圆;摇出了满头满身的桂花;摇出了好香好香的桂花。)

五、悟乡情。

1、师:“桂花雨”,是迷人的雨,是快乐的雨;如今,桂花雨,是回忆之雨,更是思乡之雨!难怪母亲会说——(课件出示:“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师:同学们,请想一想,母亲会怎样说这句话?(压低声音,放慢速度来说。)

3、师:试着轻轻地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想:离开家乡二十几年的母亲,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除了桂花,母亲还会想起故乡的什么呢?

预设:生:想起家乡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

生:想起家乡的田野。

生:想起家乡的老宅子。

生:想起家乡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

生:想起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

生:想起家乡的桂花茶。

生:想起家乡的桂花糕。

4、出示“这里的环境再好,也比不上()。”

“这里的邻居再热情,也比不上(家乡的左邻右舍好呀!”)

5、师:同学们,能自己模仿这个句式说几句话吗?

生交流

6、师:同学们,虽然母亲嘴上说的是桂花,其实心里想的是——,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怎样的情感呀?(板书:思念情)

7总结:

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乡情难忘,童年难忘,千般情,万般情,化作成了一场美丽的桂花雨,永远地萦绕在作者的心中,也飘落在我们的心间。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四、拓展延伸:(课件出示琦君背景资料)

1、师:琦君为什么对故乡有这么深的感情呢?听了老师介绍她的生平以后,你就会明白了。

2、师:琦君:

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

11岁来到杭州,

32岁移居台湾,

60岁移居美国,

84岁回故乡探亲,

86岁定居台湾。

3、师:就是这样一位背井离乡的老人,一生都在用笔写童年,写母亲,写故乡。老师这里有一段话想展示给大家看,这是作者在另一部作品《烟愁》里的一段后记。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好吗?

每回,写到父母家人与师友,

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

象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

如果让我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

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琦君

五、作业。

最后,老师向大家推荐几本琦君的作品:《一对金手镯》和《下雨天真好》,愿你们在这浓浓的书香中也能找到一份童年的快乐。

板书设计:

7、桂花雨

爱桂花

摇花乐

思乡情

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篇9

教材分析

《白鹭》是郭沫若先生的一篇美文,一篇优美的散文诗。

全文只有352字,却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可爱、高雅、脱俗的生灵。

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自然段,赞美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第二部分为第2—5自然段,从全身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两个角度赞美了白鹭的精巧;第三部分为6—8自然段,撷取三个非常富有诗意的画面,赞美了白鹭的悠然脱俗;第四部分为9—11自然段,回归总体,再次赞美白鹭是一首优美的歌、一首韵在骨子里的诗。

白鹭,一种普普通通的鸟,经过郭沫若这位大作家寥寥数笔的描摹,就显得那么动人,那么栩栩如生。在作家的笔下,“白鹭是一首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篇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虽然没有浓妆淡抹的词藻,显得那样的朴实无华,但是,它正是运用了如同白鹭一般朴素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平常事物中蕴含的美。作者先是拿白鹭同白鹤、朱鹭和苍鹭作比照,彰显了白鹭色素配合的适宜,身段大小的适宜,什么是美?美就是恰到好处!这就突出白鹭一种无与伦比的独特的美,颇有点儿“百鸟之中我为首”的意思了。不是吗?白鹭“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这里化用了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敷朱则太赤”。人家是写绝代佳人,可作者却恰到好处地嫁接于白鹭身上,且居然觉得正好,真让人惊叹白鹭的独特之美了!自然,那些美丽的白鹤、朱鹭、苍鹭定会自叹不如了。接着,作者撷取了三个画面,继续表现白鹭的与众不同的美。无论是站在清水中央,还是立于小树之巅,还是低飞于黄昏之下,都让人联想起一首首美好的诗歌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行白鹭上青天”,都可以和白鹭联系在一起。啊!白鹭,是窈窕的淑女,是绝代的佳人,是高洁的君子,是奋进的勇士!是的,这只从历史深处飞来的白鹭,给我们多少启示啊!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感受白鹭美丽高洁的形象,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3、认识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2、了解作者抒发感情时所用的方法。

【教材准备】

制作简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美文

1、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

一读课文,重在整体感受,注意文章层次。

再读课文,重在体会情感,注意语速。

三读课文,重在读出画面,注意语气。尤其是注意几个问句的朗读。

2、集体演读。

(女领诵)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女生合)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男生合)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男领诵)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全班合)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女生合)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女领诵)田的大小好像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男生合)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有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男领诵)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女生合)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女领诵)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全班合)具有生命了。

(男领诵)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全班合)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女领诵)白鹭实在是一首诗,

(全班合)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需要读,美文学习更需要读。开篇就读起来,层层递进,不断提高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越好。演读的方式,很适合这篇文章,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受。】

二、说形象

1、请你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在作者笔下,白鹭是?

2、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白鹭形象,在文中提取答案。

预设:

在作者笔下,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在作者笔下,白鹭是一幅画,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

在作者笔下,白鹭是一首歌,一首让人回味无穷的民歌。

3、请你再说说白鹭的美:

白鹭真美,美在它的?

4、学生默读、圈点批注。

5、全班交流。

预设:

白鹭真美,美在它的色素配合适宜。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白鹭真美,美在它的身段大小合适。全身的流线型结构。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白鹭真美,美在它的低调朴素。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白鹭真美,美在它的自在潇洒。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有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白鹭真美,美在它的超凡脱俗。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6、齐读相关句子,读出白鹭的美。

7、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个名字吧。

预设:

水中伫立图

树顶独立图

黄昏飞翔图

8、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好好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意图:说形象,整体感知。再说白鹭的美,深入文中。最后通过朗读,再现白鹭的美。】

三、品情感

1、毫无疑问,作者对白鹭充满了喜爱与赞美。那么,作者的这种情感藏在哪里呢?请你到文中去找一找、品一品。

2、学生默读、批注。

3、全班交流。

预设:

作者在文章一开始就对白鹭有了很高的评价“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精巧”强调一切都恰到好处。“诗”是对白鹭美的高度概括,并且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将白鹭的美表现出来。

作者说:“白鹭被人忘却它的美,是因为它的常见。”这恰恰说明作者在最常见的事物中看到了其中的美。白鹭虽平常,但它的美却被作者感受到。

“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仿照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美女的句子来写白鹭的“恰到好处”,表现了白鹭在作者眼中的完美程度。

作者选择了三个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场景来证明白鹭不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都那么美。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的在望哨吗?”当然不是!望哨是警惕的、是高度紧张的,怎么会那么悠然呢?作者不容许人们对白鹭的一点点误会。

“清澄”一词,用得多么恰当!白鹭的美丽高洁、超凡脱俗是对这个词的最好诠释,是将这个抽象的`词形象化。是将这个词赋予了生命。

就连白鹭不会唱歌这件事情,在作者眼中都是优点,因为它的美丽就是一首歌!歌都不能概括出白鹭的美,白鹭是诗!是一首散文诗。白鹭的美再一次被高度概括。

4、其实,这篇文章将白鹭人格化了。与其说作者是在赞美白鹭,不如说作者是在赞美这样的人。甚至,作者将自己的理想也寄托在白鹭身上了。

简介作者。

5、再次演读全文。

【设计意图:白鹭美,那都是源于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再回到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最后升华,对白鹭的喜爱,就是对美的追求,对理想的追求。再次演读,学生的感受会更加深刻。】

四、议表达

1、这一首散文诗,在写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呢?

2、学生默读、思考、批注。

3、全班交流。

预设:

首尾呼应。作者在一开始就将白鹭的形象定格:“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也在读者心中烙上深深印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将自己的情感直白地表露出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在如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后,再一次表达了自己的情感:“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至此,整个文章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圆。文字回到原点,但情感早已升华。

对比强调。作者将白鹭与朱鹭、苍鹭进行对比,强调白鹭大小适宜,在作者心中堪称完美。

一波三折。作者在文中写道:“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作者观点明确,当然不是望哨,因为望哨和前面的悠然相矛盾。作者是在否定有些人对白鹭的偏见。“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作者的自我否定,实则是将情感推向高潮,再一次强调自己的观点,再一次强化白鹭在读者心中的形象。

描绘画面。三幅具体画面,向读者展示了白鹭时时刻刻都那么高雅美丽。

作者语言简洁易懂,但却句句含情。

语言优美,富有节奏。作者对白鹭的外形和颜色的描写,用了偏正短语和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韵味。这样富有内涵的文字与白鹭超凡脱俗的美丽紧密契合。

文章层次鲜明,特点突出。这样简洁的构文方式与白鹭的清澄的形象不谋而合。

【设计意图:关注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环,以前总是被忽略。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完美结合,才能成就真正的经典。这个板块,重要培养学生关注言语形式的自觉性和敏感性。】

五、学写字

1、对10个生字归类。

2、寻找难写字,琢磨怎样写得好看。

3、教师适当示范:

鹤:笔画较多,注意左右比例,左边偏旁略靠上,右边鸟可与左边穿插。

嵌:上下结构,山写得扁一点,下面两个偏旁注意穿插。

框、匣:注意半包围部分的笔顺,最后写竖折。

4、每个生字抄写2遍。

5、作业:摘抄自己喜欢的语段,背诵全文。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发挥学生自主性,引导学生学会归类处理生字,分析难写字,找到关键。教师适当示范,不是越俎代庖。】

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篇10

学习目标

1.学会“箩、杭”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3.准备“摇花乐”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读提示明要求

师生谈话:说说在儿时曾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

教师导语:童年曾发生过的趣事令我们难忘,只要一想起它,我们仍会感受到一种快乐.今天我们要读的课文的作者就用手中的笔把童年趣事记录了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共同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板书课题:桂花雨)

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桂花的资料后,针对课题说说想了解哪些内容.

初读课文知大意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纠正字音,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全班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N品读语句悟情感

读课文,看“摇花乐”的挂图,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画下来.

a.“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b.“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c.“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分小组读所画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语句所描绘的情景,再说一说此刻在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朗读“摇花乐”这一段.)

教师导语:多么令人难忘的摇花乐,它同样也把童年的快乐带给了我们.然而,作者仅仅为了写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吗?联系上下文,读读有关语句,再说说你的感受.

a.“我喜欢的是桂花.”

b.“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c.“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d.“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学生边读有关语句,边谈自己的体会.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这几句话,联系上下文,如与“梅花、梅树”的对比,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体会母亲对故乡的怀念.

a.找出有关描写母亲的语句.

b.读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说说自己的感受.

试着用“这里的——再——,也比不上——”这样的句式说说母亲还可能会说些什么.

c.与同学交流:母亲的话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听着母亲的话,“我”不禁又想起了“摇花乐”,你能通过朗读向同学们表达出“我”的思乡之情吗?(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难忘童年的画面,难忘母亲的话语,更难忘故乡的桂花,读读课文中的语句,想一想,课文中是否还有让你回味无穷的句子?找出来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再交流为什么要这样读.

积累语言求发展

读了这篇课文,你的内心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

在课外阅读中,在你的生活实际中,你有没有感受到人们对家乡的怀念呢?说一说.

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4、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

5、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体会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要靠相互之间的信赖。

教学重点:

通过句子体会我对珍珠鸟的喜爱及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变化态度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也是人类的朋友,人类的存在使鸟儿有了依托,鸟儿的存在给人类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作者冯骥才的家,一起来认识认识他的新朋友——(齐读课题)珍珠鸟。

2、你能把这个课题变成问题吗?

3、根据你的预习,珍珠鸟是一种什么样的`鸟?

4、出示关于珍珠鸟的简介。

5、出示冯骥才的简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出示生字:开火车读、齐读(纠错正音)

出示词语:开火车读、齐读(纠错正音)

3、请你概况课文内容

课文出现的无非是这两者,一个是作者,一个是珍珠鸟。文中出现了几只珍珠鸟?

文中重点写的是哪只?

板书:我小珍珠鸟

“我”对珍珠鸟非常…?板书:喜爱

珍珠鸟对“我”非常…?板书:信赖

三、再读课文,探究学习

出示阅读提示:

默读课文,用“()”标出描写珍珠鸟外貌的句子;

用“——”画出“我”喜爱珍珠鸟的句子;

用“~~~”画出珍珠鸟信赖我的句子。

(一)体会鸟儿的外貌

小练笔

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整个身子好像一个()的球儿。

(1)按原文填空。

(2)找出比喻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3)在这段话中,作者主要抓住小珍珠鸟的()、()、()和()

四个部位,写出了小珍珠鸟的()。

(二)感悟“喜爱”

1、“真好!朋友送给我一对珍珠鸟......温暖的巢。”

抓关键词:真好、干草、温暖

从关键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我便用吊兰长长的......蒙盖在鸟笼上”

抓关键词:蒙盖

从关键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瞅瞅我。”

抓关键词:很少

从关键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惊动它们。”

抓关键词:决不、添食加水、不惊动

从关键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我不动声色地写......亲近的情意。”

抓关键词:不动声色、默默享受、情意

从关键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6、“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

抓关键词:不觉、生怕

同学们找的句子真棒,理解也非常到位,这些句子都说明作者非常喜爱珍珠鸟,那说明作者是个怎样的人呢?(善良、有爱心、爱护动物)

(三)感悟“信赖”

珍珠鸟一开始就信赖“我”吗?

本来是怎样的?

它是怎样由怕人到信赖“我”的呢?

1、“起先,这小家伙......逃到画框上去了。”

这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段话出现了几个“一会儿”?这三个“一会儿”说明珍珠鸟怎么样?(淘气、顽皮、可爱、贪玩、活泼)

小珍珠鸟怕人,一开始并没有在“我”身边活动,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说明它对“我”有——(一点点戒备)

2、后来是怎样一点点信赖“我”的呢?

“我不管它......决不飞出去。”

它为什么不飞出去?

3、“渐渐它胆子大了......瞧瞧我的反应。”

小珍珠鸟与“我”的距离越来越——(近了),对“我”的信赖越来越——(多了),甚至对“我”还淘气地干了一件什么事?(俯下头来喝茶,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

小珍珠鸟像人一样俯下头来喝茶,像人一样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真是太可爱了。此时此刻它会在想什么呢?

4、还有没有更近距离的信赖呢?

“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39;嚓嚓&39;的响声。’

“我”写字的时候它也用脚来写字,边写还边跳舞呢!

5、“这样,它完全放心了......啄两下我的手指。”

体会“啄”,这个字体现了什么呢?(信赖、友好、亲近)

6、珍珠鸟对我信赖的高潮,最完美的体现在哪里呢?

“待一会,扭头看......难道在做梦?”

珍珠鸟在别人肩头睡着会发生什么呢?但在“我”肩头睡着又是什么样的呢?它可能会做什么梦呢?

(四)我们看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爱,珍珠鸟对我的信赖,其实是他们彼此深深的爱,由此,作者有了一个深深的感受:(出示句子,有感情齐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信赖,就是在它窝上蒙盖垂蔓;信赖,就是给它添食加水却不惊动它。信赖还是什么?

(五)这就是“我”和珍珠鸟之间的故事,难道这仅仅是“我”和鸟儿之间的故事吗?(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人与人)

四、拓展升华

出示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故事图片

五、总结

小练笔: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呢?请把你的收获写在课文后面空白处。

六:作业

完成《作业本》

板书

喜爱

我——————→小珍珠鸟

←——————

信赖

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篇12

一、学情分析:

当学生走进五年级教室时,已经完成了两个学段的学习。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目前的学生应当做到如下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但是,由于教学条件、教学水平的限制以及学生个体的差异,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课标的要求。真正能达到要求的学生(也就是所说的优等生)约占20%,能够达到大部分要求的(也就是所说的中等生)约占55%,其余的同学则属于对学习不感兴趣,自觉性较差的,他们离课标的要求有相当的差距。故本学期除了要完成本书的要求外,还要想办法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呀!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秉承了前八册“培养兴趣、文化积累、学会学习、整体推进”的总特点,从选编课文、设计活动、安排练习等各方面拓宽并深化了学习内容。本册教学内容共有10个单元,每个单元依然由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两部分组成,以保持教材的连贯性。

由于进入了第三学段,所以在教学内容和体例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

1、单元数量减少了,课文内容相对加深了,要求提高了

2、每个单元虽然依然由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两部分组成,但是有四点比较明显的变化。

①“语文天地”中不再安排“日积月累”,改为每篇课文后面有一栏“日积月累”,而且内容较少。

②教材不再单独列写字表

③前八册“语文天地”里面有一至二篇自读课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水平以及教学时间自主处理这些自读课文。从第九册开始,“语文天地”里不再编写自读课文,阅读量应通过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得以保证。

④有三个单元的“语文天地”是三个综合性学习活动

本册教材的单元主题分别为:马、奇观、变化、韵味、智谋、水、危急时刻、方法、面对错误、家园的呼唤。

三、教学要求和目的

1、识字、学词和练句

(1)使学生自主识字学词练句,在运用中继续体会,要求学生带字典或辞书进课堂,每课书、每个单元都要像对待以往的作业那样检查学生的摘录笔记。还要组织学生交流,通过交流查漏补缺。教材的相关指导可以查二年级下第11单元,三年级上有关的金钥匙。

(2)密切联系实际。对错别字、病句的问题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课堂上无论交流什么,都要挤出时间可能让学生写出来,哪怕写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也比光说不写强。写完及时在全班范围内清查错字病句,再写。每次习作(包括自读的笔记、日记),都要组织学生首先检查错字病句,自己认为没有错误了,请别人检查,然后再交给老师批阅。那些带普遍性的错字病句,要发动学生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刚开始这样做可能会感到麻烦些,但是坚持做下去,就能养成习惯。只有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基本知识的教学才能更有针对性,效果才能更好,师生也才有可能从繁复的题海中解放出来。

2、阅读

(1)学会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2)学会写摘录笔记、批注笔记,并用来自读。

(3)学会查找目录的三种方法,检索资料,帮助阅读或开展综合性活动。

(4)培养每天阅读、读书动笔、阅读时翻查工具书等好习惯。

3、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通过与生活结合(日记)、与阅读结合(仿写、续写、补写等)、与活动结合等途径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4)以认真阅读为前提、感受为主,抓重点写,注意错别字和病句,提出评语的语言要求。

用典型引路,可以对比修改,可以小组讨论,使修改成为生动、主动、创造性学习的过程。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4、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综合性学习

(1)制订可以实行的小组活动计划,要求:①可实行,能应用。②有时间安排和分工。③计划制订后要检查实行情况并及时进行修改。

(2)自始至终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强调合作精神。结果是否漂亮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学生的主动精神、创造性和合作意识,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4、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5、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6、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7、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9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能够联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本课词语和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透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将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感受读书的重要性。

3、积累语言,像作者那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事情。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4、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多问几个为什么,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潜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透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将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感受读书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潜力。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用诗一样的语言,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师问,平日里你都喜欢读什么书?丛书中尼有什么收获?指名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诗一样的文章,同学们必须等不及了,也想读读这优美的.诗篇,请你们打开书,利用手中的字典、结合课后的生字表解决生字新词,将课文读通读顺。

1、学生初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错误发音,指导个别字的发音。

三、研读课文,了解资料;

这篇文章表达了自己热爱书的思想感情。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还应以读为主,为的是让学生透过阅读,能够较为深刻的感受文本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也为学生能够透过自己一遍一遍有效和真情的与文本对话。

四、品读课文,感悟内涵:

在设计品读课文这一环节中以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能够自主感悟,自发抒情,自然续情。

1、自由阅读课文,解决课前预设的问题:冰心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你是否做到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选取几段读给你的同位听听,看看你的同位能否明白作者是怎样读书的?从书中学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状况,及时指导学生用“心”来说话。用心来朗读。再指名朗读。

3、从课文中找到“总而言之”“同而言之”这两个词语,体会它们的意思和在文章中的作用。

4、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节,回想文中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你能感受到作者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吗?

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五、感情朗读,深化主题;

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喜欢读书”的情绪。个人,小组间互读,评议。

六、谈感受:

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读后的感受,你就应怎样读书?

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篇14

教学目的:

1.理解文章的词句段,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明确文章的中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及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新课文──《落花生》。教师板书课题。

“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吃的花生。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呢?你们查资料了吗?生简要回答。

教师出示花生成长的图片,边出示边简单讲解。现在你知道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了吧。

【评析:对于城市的孩子而言,单靠讲解很难讲清楚花生的成长过程,教师借助在网上查到的图片使学生一目了然。尊重了学生的实际需要,把握了儿童的心理特点。】

二、看音像资料,整体感知课文。

师:我们知道了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下面我们来看课文的音像资料。看了以后,你来说说和预习时相比,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师:音像资料看完了,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评析:形象的整体感知,使学生获得了感性认识。强调新感受,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

三、学习课文,解决问题,指导朗读。

1.读自然段,激励发现问题。

师:我们看了音像资料,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要想对课文有深入了解,光看音像资料还不够,我们还要自己读书。

教师出示学习建议:自由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每个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了解读书情况。

师:下面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个自然段?读懂哪一个就说哪一个。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师:大家读书的时候发现问题了吗?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通过自己读书读懂了不少自然段,还有了自己的感受。更主要的是,还发现了不少问题。同学们很会读书!不过,我们发现问题还只是完成了学习的一半,我们还要能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怎样解决呢?

师:我觉得同学们应该相信自己,我们先依靠自己的力量看能不能解决?好不好?

2.读句子、词语、标点符号,自己解决问题。

师:既然大家都同意,我们就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

教师出示学习建议: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通过读懂每个句子、每个词语、每个标点符号,看能不能自己解决不懂的问题。

学生默读课文。教师观察读书情况。

师:通过自己读书,解决了什么问题?学生简单汇报读书所得。

师:看来我们是应该相信自己的!

师: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是什么问题?有没有同学解决了这个问题?

师:大家通过读书解决了不少问题,读书更加深入了,可是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我们怎么办?

【评析:从整篇课文到自然段,再到词、句、点,遵循了从整体到部分的规律,把学生的理解不断引向深入,体现了学生不断的探究过程,并且使学生感悟到读书的方法,在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学习。】

3.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教师用课件出示学习建议:①小组合作。借助课文和查阅的资料解决不懂的问题,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②汇报时,可以把你们的理解说出来。把还没解决的问题写在纸条上。

教师补充说明: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如果有不懂的问题就合作解决这些问题,本小组解决不了的可以自由的和别的`小组交流,当然也可以和我交流,因为我也是这个学习群体的一员。如果本小组的问题都解决了,就把你们认为好的段落、句子读好,争取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学习,教师参与学习。

4.全班交流合作,解决问题,指导朗读。

(1)汇报交流合作所得。

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解决了哪些问题,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师:同学们合作学习肯定取得了不少成果,下面我们就来交流我们的学习成果。哪个组能说说你们解决了什么问题。

师:汇报自己的读书所得是一种学习,耐心的听取别人的见解,从别人的见解中受到启发也是一种学习。

汇报时教师引导学生,从解决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收获?等方面来表达。还引导学生把理解的读出来,看其他同学受到了什么启发?

教师积极引导和评价,对不到位的地方以教师理解的方式渗透,如:a、你是这样理解的,老师替你解释一下,你看对不对?b、你是这样理解的,我能不能说说我的理解?c、他的理解我听懂了,我能不能说一说?d、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对这里有了更深的理解,能不能让老师也说说理解和体会?e、他朗读的真好,老师好像听出了…f、他把自己体会到的读出来了,我们能不能也读一读,看能不能和他读得一样好。

对于学生的读,可以这样引导:“你觉得怎样才能把这一句或一段读好?”学生回答。

师:“你就这样读给大家听一听”“我们就来听听他读的,看我们能不能听出他的理解。”

师:同学们,你们肯定还解决了不少问题,我们不能一一汇报了。这里还有一些同学提出的问题,我们来共同解决这些问题,怎么样?

(2)出示问题,全班讨论。

师:下面老师把大家没有解决的问题出示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这一部分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学生互相启发和讨论为主,教师作为一个合作者,积极参与,教师作用和汇报读书时基本相同。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争论,也可以质疑。

对善于学习的学生及时给与激励和评价,教师始终欣赏和参与学生学习。文中含义深刻的话学生如果理解不到位,教师就用课件出示许地山原著中的句子,让学生读原著,帮助学生理解。学生仍然理解不好,教师用自己渗透的方式给学生讲解。

【评析: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合作,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让每个学生都充分经历学习的过程。】

四、自由评价。

1.师: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这节课我们自己读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和大家合作交流。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了一家人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谈花生,知道父亲谈花生主要是告诉孩子们做人的道理,谈花生也就是在谈人生。

师:我们仿照“实话实说”,每人说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可以说说课文,可以谈谈作者,可以说说我们今天的共同学习。学生自由表达。

2.教师出示自己的体会:姐弟种花生,居然收获丰。父亲巧教诲,影响“我”一生。老师学习了这篇文章,感觉课文语言朴实,简直就像一首朴实的小诗。这是老师的感受,同学们读了老师的感受,你们肯定还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评析:这个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

五、布置作业。

师:你们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看老师留给你们的作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一篇读后感

2.读许地山的其他作品(教师推荐书──《空山灵雨》《春的林野》,网址印在发给学生的资料上)

3.搜集整理许地山的文章和生平事迹,写出你的评价文章。(当然这个作业,可以用一学期,也可以用更长时间)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项或两项作业。

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篇15

教学目的:

1、继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2、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表达方式。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

电子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回忆上节课所学的,找学生说说围绕“落花生”写的内容。种、收、尝、议花生。导出本课新授内容

二、新授

1、激趣质疑

“学贵有疑,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谁能提出问题,谁的进步最大。找同学分角色朗读3——15自然段边听边想。预测:学生若无问题教师反问

“那晚天色不好,可是父亲也来了,为什么说实在很难得?”面临学生不会提问题或发言不踊跃情况,激趣“提问题其实很简单,这个问题至少能提出三个以上问题,谁来试一试”教师穿针引线,同时简介“父亲”的情况。

小结:刚才就一个句子提出

3、4个问题,这就是创新能力。小问题有小进步,大问题有大进步,通过刚才的思考感到有进步吗?

2、深入探讨

通过刚才的调动这时学生应该能提出问题来了。预测学生问题:

为什么把花生跟桃子、苹果、石榴作比较,作者想说明什么?借学生提问之际再给学生鼓劲(问题提的很好,就是声音太小,明显缺乏自信,大点声再说一遍)出示电子幻灯片,齐读这段话。

发问:桃子、苹果有什么特点,花生呢?与学生沟通谈话,让学生自读体会。

教师范读,让其他学生比照,谁读的好,说出为什么。教师边示范边深入沟通,“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为什么?”“为了读出这种语气,表达父亲的这种情感老师朗读的时候,具体注意了什么?”从感情的整体把握与具体朗读技巧上,在学生自悟的基础上,予以练习。达到既分析了课文又指导了朗读的双重目的。

找学生范读,读的这样好,为什么,一定体会到了什么?导出“落花生”的品质。

3、引出重点句,分析。父亲繁忙之中参加收获节真正目的是什么?引读出父亲的话,让学生来读。“我”听懂了吗?再找同学读“我”的话。

小结:父亲从落花生讲到做人道理,“我懂”了父亲的话“做人要做??好处的人”“我”说的话你们听懂了吗?反问,引出下文。

什么是体面,什么是讲体面,什么是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诸多问题。当然处理这些问题时一定要注意适时,得体,自然,谐趣。

小结:他们都是落花生,他们都是(让学生补充)教师序说这就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记在我地心里“这里故意说错一个字,让学生通过”记“”印“的分析,感悟文章用词之准确。

紧接提问从哪看出这个道理印在了作者的心上。

许地中笔名叫:落花生

教师深情小节引起学生共情:“年仅48岁的许地山逝世后,郭沫若曾说,他不仅是个诚??,他的一生默默无闻,许地山——落花生,他一生做到了对别人有用“

为再次强调“有用”为以后的总结埋下伏笔。

4、总结写作特点

手指板书进行提示。问:为什么这样写?(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

5、辩论明析

你打算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出示电子幻灯片,组织学生辩论(注意引导学生针对做什么样的人去辩论,而不是什么好吃,什么东西好看)。

6、明理激情

无论落花生还是苹果,它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有用。同学们无论我们将来做花生人还是苹果人,我首先讲究的是有用,对社会,对别人有用。航天英雄杨利伟、聂海用、费劲龙,正由于他们把全部心思、精力放在实现自身的价值,为社会做贡献上,所以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你们说对吗?我们从小立志做__(师生同说)。

2179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