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观后感 >

《攀登者》观后感精彩电影影评_建国70周年献礼心得体会

时间: 家锐21251 分享

  《攀登者》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15年后,老队员带领新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但是这次要面临的现实更加残酷,是生与死的挑战……希望以下的观后感对您有所帮助!

  《攀登者》观后感一

  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吴京领衔的再一部主旋律电影《攀登者》即将上映,这段时间围绕这部电影最火爆的新闻是下面这条:

  “豆瓣还未上映便有2000多条差评;吴京究竟得罪了谁?”……

  类似此番的言论,甚嚣尘上,然而我并不知晓第一次爆出两千条的网友或某媒体,真的去数过?

  目前《攀登者》在豆瓣属于未上映电影系列,只开放了“想看短评”,并无直接的百分比区域直接区分差评还是好评,故而在目前5000余条的评论中,如果真的想确定是否属于差评,唯一的办法只有逐个去甄别内容,并记录数据。

  我们先不说这其中的毅力,以及是否真有人去做。

  我们只看现有情况。

  在目前的评论中我们放眼望去的,多半都是“期待”和“想看”,以及“相对中肯的褒奖性评价”。换言之网友对这部电影大多都很期待,又何来的近半之数:集体抨击《攀登者》?

  “豆瓣”因为《流浪地球》事件的发酵,已经逐渐从过去的权威性影评平台降级为“功利性”的打分平台,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这次《攀登者》的锅,不明不白的直接甩给“豆瓣”,有点过早。

  我们再说回“豆瓣”想看短评中,属于差评的那一小部分,如果你真的去看了短评,你会发现差评基本分成了两种:极少数“无脑差评”,类似于“我不管,反正就是差评”;以及另一部分“有逻辑性的差评”,类似于“某某某参加的,我不爱”、“是他导演的,我很担心”。

  而关于后一部分中,集中的焦点其实不在章子怡,不在吴京,而在导演。

  是的,很大一部分人集中的焦点是在导演李仁港身上(《攀登者》的导演不是吴京),而李仁港是谁,其实不用太多介绍,因为对于那些能够把“李仁港作为崩盘最大可能”这一点的人,其实他们都是常看电影,并非常了解电影的人,否则他们又怎会知晓已经不怎么出名的李仁港。

  2014年,是李仁港导演生涯的分水岭。

  正是在2014年及之后的岁月中,李仁港接连出手的3部电影,让影迷给他安上了一个“烂片导演”的称号。

  这三部电影分别是《老男孩之猛龙过江》(李仁港监制)、《天将雄狮》(李仁港编导)以及《盗墓笔记》(李仁港执导)。

  李仁港生涯之中执导的电影,10部之中至少有8部为动作类型电影,纯爱情或纯喜剧电影的占比极少,这与李仁港自幼习武,并热爱国术有很大关系。

  而上面所说的三部电影,除《盗墓笔记》偏玄幻外,另两部同样充斥了大量的“动作元素”,而较为可惜的是除了动作场面的精彩外,这三部电影,在剧情的丰满程度和逻辑流畅度上都有很大问题,即使《老男孩》与《天将雄狮》的票房成绩均很不错,但也掩盖不了电影本身质量的差强人意。

  “无厘头”、“造型雷人”、“圈钱”是这几部电影最多的评价。

  所以因为这三部电影的“辉煌战绩”,而担心《攀登者》倒也是有理由的。

  但,2014年之前的李仁港其实很赞。

  他除了优秀的动作设计以外,剧情层面同样塑照的极度丰满,最近的代表作便是2011年编导和监制的《鸿门宴》,以及2010年执导的《锦衣卫》,这两部电影在近些年的古装武侠电影中有着较为重要的份量,尤其电影《鸿门宴》的剧情架构极其庞大,各个环节衔接的几无漏洞,这是一部以“悬疑烧脑”为主的非动作电影。

  而如果把时间再往前推,1996年的《黑侠》、2000年的《阿虎》……

  所以李仁港曾经也拍过很多优秀的作品,但他如今的执导水准?我们已经无法衡量。

  但距离他的最后一部作品《盗墓笔记》已经过去了三年,三年未出手的李仁港,究竟会把《攀登者》带向怎样的一个境界,我们只有期待以及一点点的担心,其中最担心的是“飞碟帽”。

  《攀登者》观后感二

  在网站上看见有一篇文章说差评有一千多条。专门上来看了看,没有见什么差评啊。别的先不说了,一般情况下,观众最在乎的就三点,视效、剧情和演员。

  视效所有人都可以放心了,看看花絮的取景,你还需要怀疑视效会有问题吗?那都是特么真的。我想大多数喜欢看电影的观众都应该知道,好的特效都是虚实结合。其实只要实的这部分做好了,添加虚的那部分就只是起到点缀的作用了。

  第二点剧情,首先是真实事件改编,有底子在。再一个肯定是请了相关专业人士做了指导的。所以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第三点演员。这个已经没什么可怀疑的了。章子怡在中青年女演员中真的可谓是顶峰级了。 张译也还算不错,另外三个感觉一般。不过也还好了。没有那种会让人出戏的烂演员。在这里可能有人要喷我了,我为什么要觉得吴京的演技一般。那就是个人的感觉而已,你没必要在乎的,你喜欢你尽管吹你的就行了,别来这里当傻狗乱叫。反正老子是一个都不粉。连梁家辉那种神级演技我都不粉,所以某某某的粉丝少来给老子扯淡。

  所以以上三点都没问题,那就肯定不会是烂片了。因为观众最在乎的三个都解决了。那么唯一的问题是什么?导演。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怪喜欢用香港导演的,也不知道这导演的对大陆文化,特别是那个时期的文化了解程度有多高。他到底是会拍成写实风格还是戏剧风格也不知道。预告片中是两种感觉都有。看过他近几年的作品我感觉就是一般,不烂也不好看。不过早些年的《阿虎》和《黑侠》是真的好电影。豆瓣评分估计是被前些年那些爱装文艺逼的二货给搞底了。

  不过我倒不期待这片。我感觉这片可能会比较像《绝命海拔》。当时看了那个片,几乎无感,拍的几乎快成纪录片的感觉了。可能是对这类题材不感冒。国内拍这个的原因估计是因为人家老美都拿中国元素拍一下,我们自己怎么不也拍一个。

  总之一句话,绝壁不是烂片。如果你对此类片不感兴趣,自己别去看就行。但不要去瞎几把黑。当然我也很可能不会去看,那是因为不合我口味。那些真心喜欢的朋友,我觉得应该去。绝对不可能烂。

  《攀登者》观后感三

  期待这部电影的上映,这部通过中国登山队登顶珠峰的真实故事改编得献礼70周年的电影,在西藏实地取景拍摄的。珠峰,神圣神秘的地方,一个人人都想爬上但却让很多人梦断与此的地方,真的超级期待电影出来是什么样!看了很多网上给差评的点评,想说未知全貌,不予置评!各位请先去电影院看了后再来点评。

  《攀登者》观后感四

  《攀登者》电影的原型史实介绍,转自邓铂鋆。 中国人首次攀登珠峰是在冷战气氛最紧张的年代,某人溜到了印度,印度自此借机不断干涉我国内政,对我国有领土野心。 中苏决裂之后,面临重大经济困难的中国一个宣示有能力独立解决问题、有能力凭借自己的手段排除艰难的标志。有关部门挤出宝贵的外汇采购重要物资并派专机运输。为了帮助登山队节省路途上的体力,西藏日喀则修筑了一通向珠峰的现代意义上的行车公路(虽然很简陋)。 登山活动并不太平。由于当地叛匪出没,登山队由一支150人的军队保卫,所有登山队成员都携带枪支防身,因为登山行动前夕刚刚有一批解放军的医务人员遭到匪军袭击牺牲。登峰酝酿期间,中国正与尼泊尔进行边界谈判。 中国提出平分珠峰,尼泊尔嘲讽:“贵国都没爬上去过,凭什么分一半?”同时,从当年开始操作了六十年“猴戏”的印度一直对西藏存在企图,印度登山队计划攀登珠峰,宣示力量存在。 在新一轮中尼边界谈判前夕,听闻印度登山队即将取得成功的高层下令,“登山队200人因为伤病只剩下19人符合登顶条件不要紧,只剩下一个人也要爬上去”。接到命令的时候,登山队因为接连的恶劣天气和意外遭遇重创。多名冲顶种子选手受伤,2名随行进行冰川研究和气象观测的青年科学家遇难。 根据天气预报,下一次恶劣天气将在2天后袭击珠峰,一行人决定下撤。接到了冲顶命令之后,登山队召开动员大会,红旗下宣誓,选择4名尚保有实力的选手组成突击队,冲顶珠峰。突击队队长突发身体不适,不得不离队,又一名没有准备的后备队员补上缺额。这位队员本来是执行摄像任务的。为了避免更多的牺牲,多名适应高山气候的执行物资后援支持的藏胞队员下撤,本来他们要跟随登顶突击队前往海拔8200米处,帮助突击队搬运辎重。事实证明,这一决定是经验不足导致的判断失误,登顶4人携带物资明显不足,并消耗了大量体力搬运物资。攀登过程严重超时,物资消耗殆尽。在攻克障碍的过程中,队员们不得不脱掉防寒靴,导致手脚严重冻伤、坏死。一位队员甘当人梯,把队友扛上障碍物,自己体力不支无法前进。另外三名队员知道他可能牺牲在山路上,忍痛把他安置在避风处,并留下小队携带的大部分食物和氧气。这位队员自认时日不多,没有动用一丁点物资,写下遗书静静等死。深夜,三名登山队员氧气耗尽。 他们决心“死也要死在山顶”,冒着风雪摸黑登顶。他们丢下了用尽的氧气桶等负担,但是仍然携带五星红旗和一尊主席像。这是一场人类在严酷大自然面前注定失败的不自量力。然而,三名队员凭着顽强的精神力量,硬是实现了人类首次登顶珠峰北坡、人类首次夜间攀登珠峰、人类首次连续14小时不携带氧气登顶珠峰的奇迹。到了山顶,精疲力尽的三人想到,“如果我们死在山上,世界上就没人知道我们来过这里”。他们强打精神,留下了随身携带的国旗和主席像,写下了记录登顶人员、登顶时间的字条,硬撑着下山。半路上,三人遇到了奇迹恢复的队友。 此时,登顶队员已经24小时没有进食了,靠吃雪解渴、压饥,队友节省下的食物和氧气救了三人的命,四人相互搀扶下山,在暴风雪中返回营地,途中两名队员险些坠崖遇难。因为暴风雪,印度登山队铩羽而归。之后的边界谈判异常顺利,中国得到了半边珠峰。 这四位登顶英雄,分别是地质工作者王富洲、解放军炊事员贡布(藏族,农奴逃亡参军)、伐木工人屈银华、消防队员刘连满。从普通的劳动者成长为征用人类第三极的勇士,他们只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他们原本平凡的命运,自从跟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就注定了他们的一生将抵达旁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攀登者》观后感五

  如果这部片子专注于爱国教育,那么其实无论拍成什么样,都会有拥趸,老一辈们喜欢口号式的爱国,新一代喜欢深沉的爱国,无论这片子拍的深刻还是还是肤浅,都会有大量的粉丝为其买单。

  但这样就值得满足了吗?

  中国电影在流量的地狱后,终于票房榜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像战狼2、流浪地球、哪吒等质量过关的作品出现,如果这次《攀登者》的质量肤浅,口号式爱国流于表面,那么这部电影或许会对中国电影事业造成新的伤口,因为资本们知道了,原来找吴京他们拍爱国的电影,就有的是人买单。这显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爱国教育应该细腻的潜伏,而不是浮夸的表演,不然口号永远是口号,进不了年轻人的心。

  说一百遍我爱祖国,都不如一首雪绒花能打动人心。

  读一千遍祖国好,也不如一部《人生一串》能让人感叹:生在中国真好啊。

  除了爱国,这部电影能拍好的机会实在是太多了。

  1、将当年的时局真实而朴素的描绘出来,尤其是冷战初期世界分裂的格局、1958中苏交恶,中国开始进入远无亲近无邻的格局、3年灾害实为人害的矛盾、1959西藏叛乱等等,这些东西哪怕是隐晦的提出,甚至能让攀登者们在脑海中有挣扎,也能提升电影的深度,如守望者中对冷战的思考(不考虑审查等因素)。如攀登者们感受到了时局的艰辛和底层官僚欺上瞒下的丑恶,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后来经过了一些事情了解到新生政权的脆弱以及执政者悔改的态度,决心为了国家暂且抛弃私人感情,一战到底。这样处理尽管仍然是商业片的套路,但深度就要好得多。

  2、细腻的描绘雪山的宽广和人的渺小,人从未征服过世界,人始终只是自然界中小小的一员。虽然是一个带有政治色彩的电影,但是对人与自然的思考却不能抛弃,去过草原与雪山会感叹世界的伟力与人的渺小,那珠穆朗玛更应该被恭敬的对待。当然如果能回忆一下老毛当年爬雪山过草地的豪迈,对我来说更加分(毛粉狂喜)。

  3、揭露人性的美丽。在绝境中往往能见证一个人的好恶,懦弱者往往贪生怕死,但死的也往往最早。坚韧者无所畏惧,所以连雪山也无法阻挡。如果立意不是自然的浩瀚,那就要描绘人的伟大。成功的商业片往往都能彰显主人公的无畏和坚强,而且都能有很好的过渡,从一开始的胆小怕事/坐井观天/无能为力,到后来的勇往直前抱得美人归,只要能很好的描绘出这个过程,不让人觉得是在侮辱大脑,都能有很好的电影教育效果。

  4、揭露人性的丑陋。《寄生者》等韩国电影证明了,揭露丑陋的价值并不低于歌颂美好,这个世界不是迪士尼描绘的乐园,自私贪婪是从出生时就带来的原罪。古人云:慎独,因为在一个人的时候,丑陋不被人所约束而肆意张扬,真正的君子才能做到一个人的时候,仍能保持良善的品德,而我们都成不了君子。大雪山就是见证丑陋的良好机会,如果你们只有一杯水/一件衣服/一个馒头,此时就是你释放恶魔的机会,你抛弃了道德却登上了峰顶,回来后成为了英雄偶像,万人欢呼,达到戏剧化的高潮。

  ………………

  可以写的东西真的很多,编剧阿来也是文豪级人物,我能想到的他一定能想到,只是我担心他因为各种原因而妥协,因为审查妥协,因为电影时长妥协,因为主演不能演反派的形象妥协等等。

  因为妥协而使这部电影流于表面,是对所有观众期盼的犯罪,也是对中国电影市场的犯罪。


我和我的祖国相关文章:

1.我和我的祖国征文优秀范文10篇

2.我和我的祖国演讲稿五篇

3.我和我的祖国作文600字

4.我和我的祖国高中作文5篇

5.关于我和我的祖国征文5篇

146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