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励志文学 > 名言大全 > 格言大全 >

佛心慧语与智慧格言

时间: 邓镇0 分享

佛教中的人生智慧总有种安抚人心的力量,令阅读者感觉到心灵的洗涤,宁静安稳。佛心慧语与智慧格言,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经典内容。欢迎大家学习参考,如果觉得不错,一定要记得收藏保存,避免以后找不到了,下面为具体内容。

佛教智慧格言名言语录

1. 不要被任何报导、传统、或流言所左右。

2. 不要轻信别人的道听涂说,不要相信谣言,不要绝对信赖一般书籍。

3. 不要轻信你自己的猜测,不要因为和你的意见相同而就加以相信,不要随便轻信权威。

4. 急躁地裁断事理是不妥的。智者应该同时明察正确与错误两方面。

5. 愿所有的众生幸福安宁,内心满足!!

6. 让我们心中无限的爱,遍布整个世界 ────无论是宇宙的那一个角落 ───都没有丝毫的障碍、怨恨和敌意。

7. 愿所有的众生,内心快乐。不论我们看不看得见他(它)们,不论他(它)们在远处或周遭附近,已出生或尚未出生!

8. 只要是醒著,无论行、住、坐、卧,一个人就应该保持著这种慈悲的胸怀。

9. 愿我慷慨施舍,乐于帮助别人,愿我身心清净,做人正直,朴实无华,品性良好,不起恶念。愿我不自私、不占有,而且大公无私,甚至牺牲小节。愿我聪明令俐,能够把真理和知识的好处告诉别人。

10. 愿我努力精进,勤奋不懈。愿我能宽容,能容忍、宽恕别人的过失,愿我能信守自己立下的诺言。

11. 愿我能坚决勇敢,有毅力和恒心。愿我能仁慈、友善、富有同情心。愿我能谦卑、平和、宁静、沉着、安详。愿我能迈向完美的道路,而且能完善地服务别人。

12. 愿所有的生物、动物和人类,没有任何怨恨、疾病、忧伤,而且愿他(它)们都能快乐地保护自己。

13. 慈爱让我们本著无限的爱心,去对待所有的生物,就如同慈母冒著生命的危险去保护自己唯一的孩子。

14. 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可用仇恨来止息仇恨,仇恨只可以慈受来止息,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

15. 永远不可欺骗别人,不可轻视任何地方的人们。在充满愤怒和恶意的地方,让我们用慈爱对待他们,使他们不受丝毫的损伤。

16. 以慈爱来感化怨恨,以良善来感化邪恶。以施舍来感化吝啬,以真实来感化谎言。

17. 所有的动物都害怕刑罚,所有的动物都畏惧死亡(所有的动物都爱惜生命)。自己设身处地想想别人和他人做个比较。一个人不应该杀害动物或教唆别人杀害动物。

18. 当一个人感觉到不满而刻意追求时,他就成了爱渴的奴隶。

19. 寻找别人过失,而且容易发怒的人,苦恼越来越多,离开没有烦恼的境界也越来越远。

20. 聪明的人不奢望未来,也不追悔过去。

佛家智慧人生名言大全

1. 宁静来自内心,勿向外寻求!

2. 放下过去的烦恼,不担忧未来,不执著现在,你的内心就会平静。

3. 不嫉妒、不贪婪、没有私欲,在所有情况下,内心都持有那份宁静,这就是高尚!

4. 不要把所得的估计过高,也不要嫉妒别人,羡慕别人,就得不到宁静的心灵。

5. 当一个人品尝到狐独与恬静的美味时,便不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和犯罪的行为。

6. 痛苦的根源是私欲,无论企求快乐、报复、或只企求长寿的欲望,都会导致痛苦。

7. 欲望会导致痛苦,其主要原因乃是欲望永远无法完全满足。

8. 从爱欲产生忧愁,从爱欲产生恐惧,拔除爱欲的人,既没有忧愁,也没有什么恐惧可言。

9. 固执某一事物(或某种见解),而轻视其他事物是卑鄙的,智者称它为「束缚」

10. 没有贪爱和憎恨的人,就没有束缚。

11. 贪心是最猛烈的火,憎恨是最坏的执著,迷惑和错误的见解是最难脱逃的网,爱欲是最难渡过的河流。

12. 一个人应该舍弃愤怒,拔除傲慢,超越所有的束缚。不执著心灵和物质的人,内心可以得到真正的安宁,而不受外在的影响。

13. 聪明的人说:铁、木头和麻绳所做成的枷锁,并不是坚固的束缚,迷恋珠宝、耳环、妻子才是最坚固的束缚。

14. 所有的欲望,只有小小的甜味,而却隐藏著相当多的苦恼。

15. 沉溺在爱欲的人,宛如兔子困在牢笼里那般惊恐,为束缚和执著所缠绑,长期受苦痛的折磨。

16. 被不正确的思想所困住,爱欲强烈贪图感官享乐的人,欲望便加倍地增长,束缚也因而更坚牢。

17. 不可只依据逻辑、推论、或事物的外表来决断事理。

18. 只有当自己知道某件事物的确不完善和错误时,你才能革除它。也只有当你自己确实知道某件事物是完善和正确时,你才能接受它,而且去身体力行。

19. 以不真实的事物为真实,以真实的事物为不真实,停留在不真实的思想中,永远无法达到真实的境界。

20. 明智的人不易为别人的想法所影响。

佛心慧语与智慧格言

1、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

2、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3、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4、尸弃佛偈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5、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v。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6、心有所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7、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8、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9、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10、阿字十方三世佛,弥字一切诸菩萨。陀字八万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一句弥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即是总持总念诸佛、诸菩萨、诸经咒、诸行门。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亦谓「赅罗八教,圆摄五宗。」既得临终往生净土,亦获现世身心安乐。

11、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12、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13、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14、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15、知见立知,即无名本。

16、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17、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18、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19、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20、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21、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22、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23、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24、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25、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6、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27、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28、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29、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191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