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节日知识 > 24节气 > 立冬 > 立冬养生注意预防疾病

立冬养生注意预防疾病

时间: 倩愉0 分享

2023年立冬养生注意预防疾病

对于立冬,如果只是计较是否冬天开始,太表面了,我们还不能仅仅停留在冬天开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冬养生注意预防疾病,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立冬养生注意预防疾病

立冬养生注意预防疾病

感冒

立冬过后气候多变化,是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病的高发季节。此时感冒的预防,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增加户外活动,保持工作环境的良好通风至关重要;要适当多饮水,多吃水果;经常使用冷水洗脸洗鼻,也有助于感冒的预防。

另外,尽量避免接触感冒患者,接触到感冒患者或他们碰触过的东西后要洗手,手指还要远离眼睛和鼻子。在感冒流行时可用陈醋熏蒸居室。

气管炎

立冬时节是慢性气管炎的高发期,它对气候的变化较敏感,且适应性差,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发病,因此要针对气管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特点,积极配合治疗。

立冬时节正值初冬,此时草枯叶落,空气中过敏源较多,这也是诱发气管炎的病因之一,故应避免与过敏源接触。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并要改善居室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肠胃炎症

立冬时节病菌繁殖快,食物易腐败,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肠炎、冰箱性肠炎等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同时立冬时节也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如果防护不当,不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

防止腹部受凉是预防胃肠炎的重要措施。还要加强锻炼,注意饮食调养,胃病患者的饮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做到少吃多餐,同时还应注意进食时细嚼慢咽,以利于消化吸收,减轻胃肠负担,并要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同时,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劳累过度。

立冬养生谨防冬季三类疾病

防呼吸系统疾病

寒冷、干燥的天气,一些病毒、细菌又比较活跃,这时候最容易得呼吸性疾病,比如流感等。做到以下六点,可以帮助你预防冬季疾病。

1、勤洗手、常通风、强锻炼、多菜果、多喝水、睡好觉、心平静。

2、盐水漱口疗法,早晨漱口两次,预防呼吸系统疾病,还治疗咽喉炎。

3、白萝卜或青萝卜,每天吃一两到二两,生吃慢慢嚼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4、两千多年前的古埃及人就知道,吃洋葱能防止传染病。洋葱生吃、切碎拌点黄瓜或者炒熟都可以。

5、喝茶,每人每天喝五杯红茶,中午以前喝,尤其四点以后不能喝茶。

6、吃菌类,无毒的菌类有助于人们提高抗病的能力。

防心脑血管病

立冬过后,在温度下降的情况下,人体血管会缩小,血液会变得粘稠,血压上升20毫米汞柱,容易出现痉挛、心梗。所以天寒地冻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注意。

1、做好防寒保暖

2、晨起一杯水。人们夜间排尿、出汗、呼吸,早晨起来血液是浓缩的,这时候很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病的意外,清晨一杯水,有助于稀释血液,并活跃、冲洗胃肠道,利于排毒排尿。

防消化系统疾病

胃最怕寒冷。入冬过后天气一冷,胃的工作能力就会下降,食欲也不佳,吃的东西也不容易消化。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胃部疾病也随之容易发作,所以有胃肠道疾病的朋友一定注意。

1、暖。不能吃凉的。

2、软。一定吃软的,不能吃硬。

3、素。多吃蔬菜。

4、淡。吃得过咸容易得高血压,会加速老化。

5、鲜。尽可能吃新鲜水果、有应季的蔬菜就应该优先吃应季的。

立冬是什么意思

每年阳历的11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225度时为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古时民间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

最开始的时候“立冬”并非就是冬天开始的意思。寻根究底。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相同,是建立、开始的意思。然而“冬”字有很多意义,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其意是说秋季作物都已收晒完毕,收藏人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由此可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到来。全面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含义。

到了立冬,太阳继续向南移动,地处北半球的我国,日照时数逐渐减少,日照强度也比以前降低,气温下降幅度增大,冷空气或寒潮南下次数开始增多。这时,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出现冰冻,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时衅强冷空气影响,气温也有可能降到零度左右。黄河中下游地区立冬节气温下降较多,雨量稀少,平均气温8一iO~C,降雨量10毫米,与立秋相比,气温降低16~C左右,降雨量减少50毫米。海南岛平均气温22℃,黑龙江北部为一14~C,南北温差36℃。

立冬是什么

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斗指西北为立冬,太阳黄经为225°,于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冬是季节类节气,立冬表示冬季自此开始。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立冬,在古代社会是民间“四时八节”之一,人们一般都要举行祭祀活动。立冬不仅是冬季的第一个季节,古时在我国的很多地方也被当做重要的节日来庆祝。

立冬有哪些天气变化

热带气旋强弩之末

根据统计,平均每年11月份有2-3个热带气旋生成。尤其是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的气旋,还有可能发展到台风强度。近55年中,11月份有11个热带气旋在我国沿海登陆,登陆地点主要在台湾、广东和海南。如果当年中纬度盛行纬向环流,热带气旋比较活跃,如果中纬度盛行经向环流,也就是冷空气强,不容易有台风。

华南秋夏两季

立冬期间的华南北部,即便寒风扫过,气温会迅速回升,晴朗无风之时,常有“十月小阳春,无风暖融融”之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这里往往12月才会进入冬季。

华南南部、台湾以及以南的海南岛等岛屿地区,11月尚未进入冬季。但11月的气温也不是很高,最高气温一般都在30℃以下。此外,也不排除受强冷空气的影响,出现强烈降温的情况,只不过近些年来较少出现。

入冬深秋易有霜雾

正常年份的11月,北起秦岭、黄淮西部和南部,南至江南北部都会陆续出现初霜。偏冷的年份,11月中旬,南岭以北也会出现初霜。

11月的北方,随着冷空气的前锋移出本地,锋后的冷空气团开始向暖的方面变性,如果没有后续的冷空气补充,几天之后,温度虽回升了,空气质量却逐渐变坏。特别是大城市,大气中积累的水汽和污染微粒结合凝结后,形成烟雾或是浓雾,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交通运行。在我国西南、江南,水汽条件比北方要好,如果早晨气温偏低,往往有成片大雾出现。

华北初雪降水多样

11月以后,全国各地降水量明显减少。高原雪山上的雪已不再融化。在华北等地往往出现初雪,北京的初雪比较难预报,影响也大,往往需要特别关注。此时,降水的形式出现多样化:有雨、雪、雨夹雪、霰、冰粒等。当有强冷空气影响时,江南也会下雪。

西南地区典型的华西连阴雨结束,但相对全国雨水基本都少的情况,它还是雨水偏多的地方。按照西南降水的时间分布,11月进入了一年中的干季。西南西北部干季的特点更加明显。四川盆地、贵州东部、云南西南部,11月还有50毫米以上的雨量。在云南,晴天温暖,雨天阴冷,流传有“四季如春,一雨便冬”的说法。如果遇到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有暖湿气流呼应,南方地区的过程雨量还会较大。此时,长江以北和华南地区的雨日和雨量均比江南地区要少、不大,对于一年三熟的华南,11月的干旱,对作物生长仍有负面影响。

气温下降变化明显

随着冷空气的加强,气温下降的趋势加快。北方的降温,人们习以为常。从10月下旬开始,先后供暖,人们好在还有一个避寒之地。而对于此时处在深秋“小阳春”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5℃。绵雨已结束,如果遇到强冷空气迅速南下,有时不到一天时间,降温可接近8-10℃,甚至更多。但毕竟大风过后,阳光照耀,冷气团很快变性,气温回升较快。气温的回升与热量的积聚,促使下一轮冷空气带来较强的降温。此时,令人惬意的深秋天气接近尾声,明显的降温使这一地区在进入初霜期的同时,也进入了红叶最佳观赏期,并在11月底陆续入冬。

189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