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2023年国家公祭日心得感悟

时间: 泽慧0 分享

国家公祭日,是指一个国家为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纪念活动,每年12月13日,是国家公祭日,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的一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3年国家公祭日心得感悟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2023年国家公祭日心得感悟

2023年国家公祭日心得感悟【篇1】

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所有中国人应当铭记的日子。回望86年前的今天,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城,在此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血腥屠杀30余万中国同胞,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在南京大屠杀惨案中,无数人被迫流离失所、背井离乡;无数家庭妻离子散、天各一方;到处都是人身首异处、累累白骨。可以说,在日本侵略者的手上,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令人发指,罄竹难书!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共赴国难,同仇敌忾,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

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四万万同胞,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全体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冒着敌人的炮火,迎着带血的刺刀,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以“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以“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以“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谱写了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诗篇,将日本侵略者彻底赶出了中国,用鲜血凝结成伟大的抗战精神。

中华民族是不屈不挠的民族。中华儿女以坚贞的气节,用血肉之躯筑成中华民族的巍巍长城,迎来了抗战的全面胜利。从战争中走来的中国人民,在一片废墟中站起,将曾经的伤痛不断化作前进的动力。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正挺直着不屈的脊梁,傲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夺取胜利的力量之源。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落后就要挨打”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有的苦难历程,不会也不能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忘,因为血的教训不能忘却,民族苦难不应忘却。我们记住历史是为了历史不再重演,铭记屈辱是为了屈辱不再重现;我们不忘国耻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珍视和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我们铭记历史,就是为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随时保持高度警惕,以血肉之躯随时准备赴汤蹈火,坚决消灭一切来犯之敌。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天下并不太平,我们要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把无数革命先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敢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惊涛骇浪,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书写无愧于伟大时代的壮丽诗篇。

2023年国家公祭日心得感悟【篇2】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遇难人数超过30万。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的惨剧,也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悲剧。这惨无人道、惨绝人寰的暴行,在人类发展史上刻上了阴深的一笔。

为祭奠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亡的同胞,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并于同年的12月13日举行了首个公祭日。

列宁说:“忘记历史等于背叛”。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忘记不了也不可能忘记南京大屠杀这个惨痛的日子。记住它,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更好的珍惜、保护和捍卫,珍惜和平的时代、保护国家的安全、捍卫民族的尊严。

不忘历史,方知来时之路。“以史为鉴、以史明志。”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不过是历史长河里毫不起眼的沧海一粟;但是,当历史的画卷徐徐打开时,一定要知晓我们的过去,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连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过去都不了解、都不主动认知,那他将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反思自己?如何走向未来?历史、现在、未来,它是一脉相承的。缅怀历史,我们才能珍惜当下,走稳脚下路;缅怀历史,我们才能憧憬明天,筑梦新时代。中华民族的今天来之不易,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幸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迎来了中华民族富裕强盛的今天。来时之路布满荆棘、悬崖峭壁,我们从不惧怕,翻过一座又一座高山、越过一道又一道丛林,抵御敌人、抗击侵略,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铭刻耻辱,坚定信念之路。耻辱不可怕,可怕的是知耻而不知进取。中华民族的昨天,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昨日之耻辱,激发了千千万万的爱国人士的奋斗之情,他们积极探索民族和国家的前进之路,无数革命先烈为此抛头颅洒热血,顽强拼搏、忘我斗争,把强我中华的铮铮誓言付诸于行动。今天,虽然中华民族已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创新驱动成效突显;但是,我们一定要铭记曾经的国耻,将耻辱之柱刻入灵魂深处,用之来检视自己、勉励自己、鼓舞自己,焕发爱国热情、增强爱国信念。

牢记使命,走好初心之路。“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前车之鉴”;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将它变成“后事之师”。中华民族必将强大起来、也必须强大起来。我们珍爱和平,但我们也不惧怕侵略。我们是和平的制造者、参与者和见证者,我们也将是侵略的制止者、反对者和揭露者。“__,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从建立的那天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当做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我们当前和近期最紧迫的任务和最光荣的使命。共产党人必将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走好初心之路,用实际效果阐释使命之道,让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23年国家公祭日心得感悟【篇3】

1937年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在接下来长达40多天的时间里,对南京城进行了疯狂的抢掠砸烧,对南京市民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富庶的古城被洗劫一空,30万生灵惨遭杀戮,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

今天,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苍松肃穆,国旗低垂,汽笛长嘶,山河呜咽。全国人民怀着沉痛的心情向30万死难者表示深切哀悼。我们就是要通过一年一度的国家公祭日,向全世界表明我们鲜明而坚定的立场,中国人民坚决反对侵略战争、坚决捍卫人类尊严、坚决维护世界和平。我们也一定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一定要正视历史、拒绝虚无,一定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由此闪回到长达14年的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到“卢沟桥事变”,从淞沪会战到徐州会战,从南京沦陷到武汉丢失,从围剿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到扫荡华北平原,从侵占国土到扶植汉奸,从杀人如麻到掠财无数,从“三光政策”到“活体试验”……惨绝暴行令人发指,累累罪行罄竹难书,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灾难,数千万平民蒙难,数千万百姓流离失所。由此闪回到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的这部“落后就要挨打”的屈辱史、“永不屈服”的抗争史。由此闪回到上个世纪那两次生灵陷涂炭、绿洲变焦土的世界大战。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但历史不会忘记,从中华民族到全人类,我们都曾深受战争的危害,历史也会警醒,战争的阴云并未真正散去。

战争,在内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于外是地区斗争、民族斗争、国家斗争的工具。这个工具表面上是为阶级利益、地区利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服务的。实际上被独裁的统治阶级和少数的既得利益阶层掌控着。战争的发动,无论它穿着什么样的外衣,都改变不了其用于得利的暴力及罪恶本质。难道为了有限的水、食物和生存空间,人们就只能一战、人类就只能自相残杀吗?显然不是。

中华文明历来主张“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和合共生”,既追求独立自主、特立独行、人人平等,又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既信奉“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又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既推崇“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又向往“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大同”。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人类社会充满希望。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大有抬头之势,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不管你是否意识到抑或是否愿意,地球已经成为一个小小村落,全人类已联结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不同的地区间、国家间、民族间、文明间只有携手合作,才是共同应对危机和挑战的正道,才是共同谋求发展和进步的王道。

今天,中国的发展是为自尊自立自强,对内造福人民,对外惠及世界。中国永不称霸,这是我们铁的承诺。中国的发展是为国际承担更多的责任。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从二十国集团到金砖国家集团,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并展现着独特而巨大的责任担当。中国的发展是为世界贡献更多的智慧。从一带一路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方案不断引领着世界潮流。中国发展何以能?因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我们九千万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初心和使命。

2023年国家公祭日心得感悟【篇4】

今天,是20_年12月13日,是第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与爸爸妈妈一起在家观看在南京举行的公祭仪式现场直播。

也许是因为年龄的原因,对于一个00后的孩子来说,这段历史是模糊的,即使父母给我讲了那段史实,但是仍然是懵懂的。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侵华日军一手制造的这一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惨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是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历来具有不畏强暴、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面对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空前斗志,坚定抗日救国的必胜信念。在中国共产党号召和引领下,在全民族各种积极力量共同行动下,中华儿女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前仆后继,共御外敌。

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付出了伤亡3500万人的沉重代价,用生命和鲜血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彻底洗刷了近代以后中国屡遭外来侵略的民族耻辱,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辟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创造了重要条件。“可以感受到那段历史的残酷和抗日战争艰苦卓绝的历程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为人类和平作出贡献。

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对这些错误言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必须高度警惕、坚决反对。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

2023年国家公祭日心得感悟【篇5】

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80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南京大屠杀发生80周年,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仍在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地亚哥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加利福尼亚州街头不久前落成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东京审判时,他是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历史,不可能被忘却!

但人们也看到,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在美国旧金山市议会今年9月一致通过设立“慰安妇日”的议案后,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长却表示,要解除大阪市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100位的今天,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日本右翼越顽固,越会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高度警惕。今年11月,日内瓦裁军会议取消了日本和平演讲的资格;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80年,沧海桑田。1937年12月18日,《纽约时报》在一则报道中写道:“大规模抢劫、侵犯妇女、杀害平民……日军将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南京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火摧残的一个典型,如今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

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中国早已成为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矢志捍卫世界和平。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2023年国家公祭日心得感悟【篇6】

今天是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这个草木含悲、山河垂泪的日子里,举国上下将以各种形式缅怀84年前惨遭侵华日军屠杀的遇难同胞,共同追忆那一段困难深重的历史,传递出中国人民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信念。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当下,早已远离了战争的硝烟,但无论哪个年代、不论是谁,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不能忘记,1937年侵华日军一手制造了惨绝人寰、灭绝人性的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我们不能忘记,在那段腥风血雨的日子里,我们的同胞守望相助、相互支持。我们更不能忘记,在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无数中华儿女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前仆后继,为民族独立作出了英勇牺牲。今天我们铭记历史,就是要让这些民族共同记忆代代相传,让爱国主义的旗帜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当然,铭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除了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仪式外,今天“世界和平法会”、“烛光祭”等活动同步开展。自从11月下旬开始,南京陆续开展了“紫金草”和平行动、“和平许愿墙”签名活动、“和平颂”音乐诗会和“和平之夜”接力诵读等活动。和平的主题更加凸显,体现了中国人民追求和平的真诚愿望。历史启示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当前,我们所处的世界并不太平,地区热点此起彼伏,战争阴霾挥之不去,零和博弈让国际局势不确定因素增加。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铭记历史,也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近代中国走过了一段苦难辉煌的历史,面对极其野蛮、极其残暴的侵略者,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空前斗志,展现出不畏强强敌、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2周年,从大的历史脉络和深层次的内在逻辑把握当下发展取得的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种斗志和英雄气概一脉相承。正是依靠亿万人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告别了落后挨打的历史,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

每一年的国家公祭日仪式上,“和平大钟”都会被撞响。钟声深沉悠远,寓意着对30万遇难同胞的深深追思和对和平的企望。钟声更催人奋进,鼓舞着中华儿女圆梦复兴的雄心壮志。以此为契机,吹响冲锋号角,不断前行,我们定能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目标,以更优异的发展成绩不断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2023年国家公祭日心得感悟【篇7】

抗日战争是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14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1937年12月13日的南京大屠杀了。那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南京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日本人的手段残酷,30多万的中国同胞被无辜杀死,那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啊!日本人却否认历史,篡改历史,扭曲了史实,这是多么可耻啊!可是我们中国人呢?可多少中国人记住了这段历史?

第一次在看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时,我的心里悬了块石头。那一幕幕残忍的片段,那一个个血腥的场景,那一声声悲痛的惨叫,无时无刻对我不让我战栗。我痛恨那无情无意的日本侵略者,我痛恨那些歪曲史实的日本人,我更痛恨我自己那样的无能为力。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愿我能带领着南京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哪怕是牺牲了,哪怕我此生不再有,我也无憾。可我知道没有如果,而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是珍惜现在?不让历史重现,要好好的铭记历史。

还记得那个《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的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吗?那是对二战中最令人发指的一幕作了果敢的回顾,改变了所有英语国家都没有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详细记载的状况,也唤醒了华人世界对这段历史的记忆。而她却因此患上抑郁症而自杀生亡,可她却未后悔过。一个柔弱女子愿意站出来,这种精神实在难能可贵。我也敬佩这位伟大的女作家,她的举动不但震撼了一个人,而是整个世界。

2023年国家公祭日心得感悟【篇8】

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走上了艰难的抗战征程,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一个又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从一个泱泱大国变成了一只任人宰割的肥羊。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让这座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建筑顷刻间变成一片焦土和瓦砾。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有多少志士任人,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撒热血,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概,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力量战胜了帝国主义。

沧海桑田,风雨坎坷。伟大的祖国历尽磨难,我们肩负着跨世纪的历史使命。我们不甘心落后于前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行者留给我们不怕困难,开括前进的大无畏精神。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与未来,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领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

历史的书面仍在不倦地翻动,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呼吁在古老版图上回荡不息,那雄浑的声音使每颗灼热的心为之震撼。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热血谱写出前不负于古人。后无愧于千秋万代的历史新篇章!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一切探索救国救民的先辈们是中国的脊梁,伟大的抗战英雄是中国的脊梁。而我们,必将成为新世纪复兴中华民族的脊梁。就是因为有这么多的脊梁,中国才会有振兴的一日!

2023年国家公祭日心得感悟【篇9】

《南京,南京》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故事。片中有两条线索,通过一名普通日本士兵和一名普通中国士兵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经历,揭示在1937年南京疯狂杀戮掠夺的背后,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它以中国民众的抵抗意志和一位日本普通士兵的精神挣扎为主线,提供出一个与以往的历史叙述完全不同的南京。因为在这座城中,在这死生之地,即使面对绝境,即使面对战争机器的无情碾压,仍然会有中国人性的地火在暗暗燃烧,仍然会有人以他们的生命、鲜血和意志为薪,维持着这地火,让它永不熄灭。看了这部影片,让我对日本侵华历史铭刻在心,更让我坚定了信念,一定要好好读书,让我们的祖国强大起来,坚决抵制日本侵略!

南京大屠杀指1937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屠杀的规模、死伤人数等没有世界共同认可的数字,但一般认为超过30万。

2023年国家公祭日心得感悟【篇10】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开始,为悼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而拉响的防空警报声回荡在南京上空。

这一刻的南京,汽车、火车、轮船汽笛齐鸣,路上行人停下脚步,默哀。

这一刻的公祭现场,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公祭仪式并向死难同胞默哀,一万名各界代表手持菊花、佩戴着白花、紫金草徽章静静肃立。

这一天的中华大地,以国之名悼念平民死难者,凝聚民族信念和力量,举国上下、深切悼念死于日寇屠刀下的遇难同胞。

在北京,位于丰台区卢沟桥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当日未开馆前预约参观人数已逾万人。为方便群众祭奠,抗战馆提前半小时开馆,在大厅入口处布置了3个献花台,并为参观者免费提供祭奠用的鲜花。抗战馆的官方网页还启用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专题。

在重庆,从大轰炸惨案遗址到普通社区,再到中小学校,数千名市民、学生以多种形式参与国家公祭日活动。全善中学七年级五班的55名同学举办了主题班会,朗诵了自创的《我们不会忘记》;渝中区大坪街道七牌坊社区,60多名社区居民在空地上点起了白蜡烛,360只白色蜡烛组成了“12·13”的字样,为战争中失去生命的普通民众和献出生命的烈士们默哀致敬。

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展厅内,来自驻沈阳某部官兵、市内高校、中学及社会各界人士200多人,齐聚在此参加“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烛光纪念、祭奠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先烈及死难同胞”主题活动。中国近现代史料学会副会长王建学教授在祭奠仪式上说,“南京大屠杀与沈阳‘九一八事变’密切相关,‘九一八’之后日本实施侵占中国图谋,在随后的侵华战争中制造了一系列骇人听闻的大屠杀事件。痛定思痛,引人警醒:积贫积弱,落后必然挨打。举国公祭死难同胞,知耻而后勇,必然会激发全民族爱国热情,凝聚圆梦中华的力量。”

在上海,金山区金山卫历史文化公园举行的国家公祭活动上,社会各界约400名代表向遇难同胞纪念雕塑敬献花篮,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淞沪战役“十月初三惨案”遇难同胞志哀。“在国家公祭日重温抗战史,我们首先要向为保家卫国而付出生命与鲜血的抗战老兵们致敬。”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表示,四万万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不怕牺牲,由战略退却到战略反攻,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历史证明,只要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对任何强敌都能战而胜之。

中共中央党校硕士研究生葛志强说,我们缅怀历史,并不是狭隘地纠结于过去,而是以历史真相伸张正义、教育后人。通过纪念来尊重历史,给过去一个交代,让积怨得以释放,让宽容得以延展,让正义得以彰显。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认为,以国之名祭奠抗日战争中死难的同胞,能够振奋民族精神,警醒国人永远不要忘记国耻,继承先烈遗志,团结一心建设中华家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23年国家公祭日心得感悟【篇11】

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设定每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首次以国家名义悼念大屠杀死难者。

在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81年前古城南京发生的那场惨绝人寰的惨案,仍是让人不忍卒读。和平来之不易,国耻勿忘,历史必须铭记!南京大屠杀带来的伤痛从未被时间抹去,人们对国家公祭日这个纪念日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扶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同时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是中国与世界更好地在沟通,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就如欧洲一年一度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死难者一样,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历史告诉我们,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是多么重要。国耻难忘,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大、民族振兴,才是对侵略者最好的回击。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悲痛会随时间久远而湮没,但历史的启示不会。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铭记历史、唤醒记忆、开创未来的举措。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如果说南京大屠杀是近代悲剧的极致,那么当历史翻开这一页,我们最终看到黑暗的离去和光明的到来。筑梦中国,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我们当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己任,把爱国奉献的热情转化为创造创新的不竭动力。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国家精神、民族精神、爱国精神的传承。国行公祭,拉近了远去的硝烟,重温了民族的苦难;国行公祭,不为宣扬复仇与怨恨,是为唤起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许下复兴的心愿:吾辈当自强。国家公祭日,中国人民将聚集在一起,以沉重的心情缅怀逝者,但人们知道,这不是在宣泄情绪,不是在倡导民族复仇,而是提醒每一个人,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让中国人民更深切地体会到国家存在的目的和价值,体会到国家统一强大的重要,让民族精神提升,让中国人民更加爱国。

“卅万冤魂招不去,百年凄雨惕重来”。一年一度的国家公祭,恰如振聋发聩的警钟,提醒人们:历史记忆需要时常擦拭,人类道义需要不断砥砺,民族精神需要时常检阅。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永远铭记,铭记南京的疼痛、南京的眼泪;每一个中国青年要不断前行、振兴祖国的动力。

2023年国家公祭日心得感悟【篇12】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全中国人民应永远牢记的日子。这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见证,更是中国人民遭受屈辱的耻辱。历史将永远铭记。

相信许多人都听到过“九一八,九一八”这首《松花江上》的歌曲。每当听到这样雄壮的歌曲,都会让我们想起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都会勾起中华军民浴血奋战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画面。时隔几十年后,我们仍然不能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我们更不能忘记在南京大屠杀当中逝去的中国同胞!

对于我们生在新中国成立后和平年代的中华儿女,我们没有切身体会。因为,我们没有经历过那种社会动荡、流离失所的悲惨现实;没有经历过亲情分离、隐姓埋名的痛苦;没有经历过外来入侵、被人践踏的无奈……。一切的一切,我们都没有经历过。我们只是偶尔在一些爱国主义教育的电视剧或者影片当中看到过,大多数人或许也就一看而过,最多被感动抹两把泪。

朋友们,当你想到那种。种充满血腥味和火药味的场景。你还会因为自己在工作或者生活中受点挫折而一蹶不振吗?你还觉得自己不够幸福、不够快乐吗?你还会因为一点蝇头小利而以权谋私、贪赃枉法吗?比起那个年代,我们这点困难、委屈、挫折都不算什么,我们少拿一点钱,不能大富大贵又能怎么样?

生在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的华夏儿女都是幸运的,因为没有硝烟,没有战争,我们可以享受革命先烈打下的千秋基业,共享革命胜利的“果实”,人民已经当家作主。生在改革开放后的炎黄子孙都是幸福的。因为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一扫过去的“阴霾”,全国上下都在加油干,一项项伟大的工程不断推进,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的路伸向祖国的大江南北……,时代在变,祖国更是在发生“剧变”。生在新时代的当代儿女更是甜蜜的。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日新月异,物质条件、精神生活、生态环境等都在不断改善。

现在的我们,面对过去的峥嵘岁月,仅仅能在教科书的课本里读到发人深省、警醒世人的文章;仅仅能在影视作品当中看到英雄的情节、感人的举动。我们无法体会敌人的屠刀向我们砍来时的恐惧,更不能体会敌人子弹射入我们胸膛的剧痛……。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教育下一代,警醒自己:珍爱生活、珍爱生命、珍爱和平!

上面内容就是虎知道为您整理出来的5篇《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仪式个人观后感》,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2023年国家公祭日心得感悟【篇13】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让我们永不却忘的战争,那就是“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躯体上无法消弥的伤疤。

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对南京人民进行长达6周的大屠杀。他们对南京同胞们进行残酷的屠杀,在南京城里尸横遍地、血迹斑斑。真是残不忍睹。

这些日本人,在南京为所欲为、耀武扬威,让南京的同胞们天天担惊受怕,家庭支离破碎,日本人实在太狠毒、凶恶了,难道他们就忍心下得了手?

虽然以前南京被日本人损坏过,但南京的今天是那样的繁荣、昌盛,南京的人民是那样的善良、和睦。

七十七年已过去了,昔日的屠场已再度成为一座繁华的都市,在平常的日子里,年轻的一辈仅仅只能从教科书上知道南京大屠杀这一名词,他们已很少提及这段屈辱的往事。

2023年国家公祭日心得感悟【篇14】

11月13日上午,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于12时左右参观了纪念馆,在导游的带领和讲解下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了当时中国同胞遇难的情景。

看着馆内的一幕幕我的内心深处一片澎湃,突然心疼的说不出话来,所有华丽的辞藻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是那么的苍白无力。一堆堆的尸体,一张张绝望的脸,泪水一次次地模糊了我的双眼。疯狂的日本人以胜利者的姿态站在我们无数苦难的同胞面前,没有怜悯,没有恻隐,疯狂的展露着他们泯灭的人性。虐杀儿童,那么多无法反抗的人们就这样被杀害。试想若是我们侵略日本,试想若是我们残忍的杀害他们国家的妇孺,他们又做何感想?还会否认这段伤害千千万万人心的历史吗?我们不要做跟他们一样丧失人性的人,只是让他们承认这段历史,承认他们犯下的错误为什么都不能呢?

我会永远记住这段耻辱的历史,那么在这里也请那些哈日一族勿忘记国耻。强烈推荐大家看看南京纪念馆。看完了,我想大家会明白很多,学到很多,也想起很多。

2023年国家公祭日心得感悟【篇15】

11月20日上午,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于12时左右参观了纪念馆,在导游的带领和讲解下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了当时中国同胞遇难的情景。

看着馆内的一幕幕我的内心深处一片澎湃,突然心疼的说不出话来,所有华丽的辞藻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是那么的苍白无力。一堆堆的尸体,一张张绝望的脸,泪水一次次地模糊了我的双眼。疯狂的日本人以胜利者的姿态站在我们无数苦难的同胞面前,没有怜悯,没有恻隐,疯狂的展露着他们泯灭的人性。虐杀儿童,那么多无法反抗的人们就这样被杀害。试想若是我们侵略日本,试想若是我们残忍的杀害他们国家的妇孺,他们又做何感想?还会否认这段伤害千千万万人心的历史吗?我们不要做跟他们一样丧失人性的人,只是让他们承认这段历史,承认他们犯下的错误为什么都不能呢?

我会永远记住这段耻辱的历史,那么在这里也请那些哈日一族勿忘记国耻。强烈推荐大家看看南京纪念馆。看完了,我想大家会明白很多,学到很多,也想起很多。

2023年国家公祭日心得感悟【篇16】

公祭日,展示了我们的人文精神与民族性格。历史构成了一个民族的共同记忆,历史锻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品格,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浸透热血的土地是每个民族的朝圣之地。当波兰人为奥斯维辛纪念馆献上鲜花,当德国人在大屠杀纪念碑林中默哀,也让我们重回__年前那座血与火的城市,阅读写在大地上的民族史,感受那种紧紧挽结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血脉深情与民族精神。

公祭日,让我们学会以宽阔的历史视野正视、思考和解决问题。这场惨绝人寰的灾难已过去__年,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近70年,我们用肃穆的国家公祭仪式提醒着自己,保持历史的痛感,但不煽动民族的仇恨;敦促日本正视历史、反思战争、检省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余孽,但不将民族感情矮化为街头泄愤。经历过深重苦难的民族,更应怀着宽阔的历史眼光,更应懂得珍惜和捍卫人类的核心价值。

2023年国家公祭日心得感悟【篇17】

83三年前的十二月十三日,侵华倭寇来到了南京,占领南京城,对手无寸铁的南京民众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其手段极其惨忍!

83三年后的十二月十三日,人们面对这种残酷的过往,又有何认知?我只能保持沉默,我只能持观望态度,我只能用的努力让周围人知道这一天的特殊含义。

如果随意问一位青年有关南京大屠杀的题目,也许他会顿住,说不出所以然来。因为他们根本就不了解这段历史,不了解这场杀戮的血腥!砍头,枪毙,活埋,火烧,水淹,奸杀……简直让人难以置信。通过查询资料,我才知道当时训练新兵,最后一个项目便是杀死一个中国人!

我默哀,为那30万索然无辜民众默哀。

如若30万幽魂还在痛苦的呐喊,一定要对他们说——

别怕,那个任人宰割的时代早已过去;看,中华民族正励精图治,迎来一个暂新的时代!

2189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