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 >

12.13国家公祭日仪式观看心得体会

时间: 泽慧0 分享

观后感心得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艺术作品,同时也可以促进我们的思考和成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国家公祭日直播观后感心得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12.13国家公祭日仪式观看心得体会

12.13国家公祭日仪式观看心得体会(篇1)

国家公祭日直播观后感心得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们观看了相关的直播和报道,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对于这场侵略战争的痛恨和对死难者的哀悼。

首先,我认为直播中呈现的历史场景让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当时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和中国人民所遭受的苦难。通过观看视频,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南京城被侵华日军所占领,无辜民众被残忍杀害、焚烧和虐待,让人感到十分悲愤和心痛。这些历史场景不仅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平、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其次,直播中的采访环节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在采访中,我们可以听到许多亲历者和幸存者的声音,他们讲述了自己在战争中所经历的痛苦和磨难,以及对于未来的期望和展望。这些声音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性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最后,我认为我们应该铭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伤痛,也是我们需要时刻警醒自己的历史教训。我们应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事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观看国家公祭日直播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历史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与幸福的生活。我相信,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才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和谐。

12.13国家公祭日仪式观看心得体会(篇2)

2023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与爸爸妈妈一起在家观看在南京举行的公祭仪式现场直播。

也许是因为年龄的原因,对于一个00后的孩子来说,这段历史是模糊的,即使父母给我讲了那段史实,但是仍然是懵懂的。但是听到主席在讲话中对于那段历史的描述,”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侵华日军一手制造的这一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惨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是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历来具有不畏强敌、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面对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空前斗志,坚定抗日救国的必胜信念。在中国共产党号召和引领下,在全民族各种积极力量共同行动下,中华儿女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前仆后继,共御外敌。

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付出了伤亡3500万人的沉重代价,用生命和鲜血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彻底洗刷了近代以后中国屡遭外来侵略的民族耻辱,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辟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创造了重要条件。“可以感受到那段历史的残酷和抗日战争艰苦卓绝的历程。听到讲话中提到:”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为人类和平作出贡献。“

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对这些错误言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必须高度警惕、坚决反对。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

12.13国家公祭日仪式观看心得体会(篇3)

12月13日是第十个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缅怀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民而设立的,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饮水思源,不忘来路。国家公祭日、抗战胜利日、烈士纪念日等纪念活动,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不忘历史、铭记英烈的价值坐标。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经过沉淀的历史符号。他们身上展现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理应得到最高尊崇,值得后人永远缅怀。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铭记历史、缅怀先烈需要仪式,也需要载体。国家公祭日、烈士纪念日、抗战胜利日等纪念日的设立,就搭建了这样的载体,以一个国家的名义缅怀遇难人民,致敬烈士英雄,让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英烈永远受到后来者的缅怀和敬仰。每一个纪念日的背后,都是铭刻在民族记忆里的光辉历史,挺立在民族身躯里的不屈脊梁,流淌在民族血脉里的源源动力。每一个纪念日的到来,都是一次圣洁的悼念,一次记忆的唤醒,更是一次国民意志的激励。设立纪念日,并不意味着仅仅把纪念局限在某一天,而是为了世世代代不能忘却纪念,就像春节团聚、清明祭祖一样,一代代人的传承,积淀下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接续使命。铭记英烈,同样是每一代人不能忘却的历史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纪念日犹如一座丰碑,树立在每一个人心中,时刻不忘今日的幸福生活从何而来;纪念日也是一座灯塔,照亮前方的道路,提醒人们唯有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是对英烈精神最好的弘扬,对英烈遗志最好的继承,对英烈遗愿最好的反馈。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和平年代,我们虽然远离了战火与硝烟,不需要随时面临生与死的考验,但却时刻面临着信仰与理想的考验,面临着时代与变革的考验。因此,和平年代依然需要英雄,更需要英雄的大无畏和甘愿牺牲精神来影响和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人,激发他们奋发有为的爱国欲望,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邓稼先、黄大年、王成龙等一批批榜样的涌现,就是革命英烈精神在和平年代的传承和体现,他们是英雄烈士的“新时代版本”,让我们感受到了英雄楷模的力量。对他们的认同,就是对正确价值观的认可;对他们的弘扬,就是对伟大精神和正能量的颂扬。我们纪念他们,就是要熔铸信仰与传承精神,就是给自己以自尊、给民族以自信、给国家以尊严。

“辉煌中国慰英灵,复兴伟业奏凯歌。”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举世瞩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势不可挡。我们昂首阔步跨入新时代,站在“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要居安思危、初心不渝,要秉承英烈遗志,发扬英烈精神,从英烈们身上汲取奋发的力量,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12.13国家公祭日仪式观看心得体会(篇4)

看过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后,我深痛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我国的历史名城南京,把这里变成了人间的地狱。我身临其境般地目睹这场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心几乎走向崩裂的边缘,心中热血沸腾,掀起阵阵的愤怒。那是一场中华民族遭受的浩劫。30万 呀! 尸积如山,血流成河。若大的南京城被死亡的阴云重重笼罩,这真是中国的耻辱!一个曾经拔萃与世界民族之林的泱泱大国,居然遭到日本的百般蹂躏!为什么?原因只有一个:落后就要挨打!日本人曾狂妄地认为屠杀可以征服一切,但中华民族的血能够白流吗?华夏大地掀起了革命狂潮!在那短短的8年中,中华儿女献出了无数不屈的灵魂和钢强的躯体,拯救着这古老的民族。半个世纪弹指一挥间,日本侵略者早以被英勇的中国人赶出了神州大地,今天,我们不可能向日本发动一场报复性的战争。我们现在只能做的就是从国力上超过日本,赶上世界。这样,才能告慰那残遭劫难的30万英灵。

南京大屠杀是一面历史的镜子,我们要牢牢地记住这个血的教训。就是因为那时我们的国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个真理,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令人更心痛的是,在某些方面,我们的祖国与西方及日本相比较,还多有不及!当年落后就要挨打,如今落后就必遭淘汰。同学们,中国要扭转乾坤,这个重担就落在我们身上,我们要记住中国人的耻辱,发愤图强,为祖国的日益强大做出自己的贡献!。

但令人心痛的是,在某些方面与西方及日本比较,我们还多有不及!当年落后就要挨打,如今落后就必遭淘汰。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我们应该吸取教训,为历史谱写新的辉煌,像我们的祖辈那样,把青春和生命融入这场风起云涌,翻天覆地的改革之中!

2023年12月13日是国家第8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937年的今天,日本侵略者靠着自己的坚船利炮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犯下了让全世界人都不可饶恕的罪行,在我们每个国人心中都留下了深深伤痕。84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国家蒸蒸日上,我们的国防日益强大,我们的社会欣欣向荣,一个富强文明的新中国正在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

但是,在一系列成绩取得的同时,我们更应该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我们应该能够清楚的看到,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前世界主题,但是一些不稳定因素并未完全消除,仍存在爆炸的隐患,中国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从国际环境看,无论是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妄图刻意抹去、美化曾经的战争罪行,还是西方媒体对中国发展的刻意“黑化”,围追堵截,都让我们感觉到中国的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是需要我们全体国人团结一心、奋斗努力的。从国内环境看,一些境外势力刻意制造舆论,部分网民群众盲目跟风,历史虚无主义苗头呈现蔓延趋势,也给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敲响了一记警钟。

回顾战争是为了珍惜和平,铭记历史是为了奋力前行。中华民族从一穷二白发展到今天,取得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成绩,靠的不是别人的施舍,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全中国人民勤劳的双手,这是任何人、任何团体、任何国家都无法否认的现实。一些西方面对中国发展速度,明追暗赌,有的甚至不惜采取卑劣的行径,还为自己标榜公平正义。从不久前“华为事件”我们也应该能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上定会有惊涛骇浪,会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困难和挑战。道路是曲折的,但是我们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我们中国有信心、有勇气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反复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国弱则民无从而生。我们每一名中国都应该铭记历史、反思历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团结一致、奋力前行。

12.13国家公祭日仪式观看心得体会(篇5)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这是一个让中国人不忘耻辱的日子,81年前,日本侵略者攻占南京后,在南京展开了长达六周的南京大屠杀,30万手无寸铁的同胞死在了日本人的.手里,活埋、扫射、砍头、火烧等各种惨不忍睹的手段。当听到防空警报拉响时,是在提醒中国人不忘这段耻辱,现在中国强大起来了,我们一定要不忘国耻,珍惜和平,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从晚清时的甲午中日战争,到"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再到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都在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如今的中国从一国两制到夏奥会、冬奥会、博览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强大了,生活幸福了,但我们一定不能忘记这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要珍爱和平,珍惜时间。我们青少年更要发奋努力,好好学习,将来把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绝不能让历史重演!

12.13国家公祭日仪式观看心得体会(篇6)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历经沧桑,历尽磨难,自从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就饱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让“香港、澳门 ”;八国联军和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火烧圆明园……尤其是日本侵略时期,八年间,他们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不可估量的罪行——“九.一八事变”、“ 南京大屠杀”……在这八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全国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铸成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苦战之中。最后,终于把侵略都赶出了属于我们中国人民的土地。

我伤痛啊!中国清政府在侵略者占领我们的土地时,是那样的软弱,竟然任由那些可恶的强匪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却无动于衷,令人悲痛,令人悲愤啊!

现在,黑暗终于过去了,来迎接我们的是灿烂而耀眼的光芒,这一缕缕的阳光为我们抹去了黑暗的阴影,迎来了辉煌的荣耀,难忘的1997年香港回归;难忘的 2003年中国成功加入世贸;2005年难忘的载人 “神州五号”飞上太空;2008年“五福娃”正高唱祝福之歌,向全世界人民发出诚挚的邀请;今天的中国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正向着2009年飞翔。

我,还有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作为世界上最坚韧不拔的民族一员,作为炎黄子孙,让我们时刻谨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2.13国家公祭日仪式观看心得体会(篇7)

震惊中外的南京_,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永远的伤痛,也把日本侵略者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而时至今日,日本却连一个郑重其事的“对不起”都没有。相反,日本首相和一些_多次参拜供奉着战犯的靖国神社;面对大量无可辩驳的物证和史料,日本右翼分子却一再歪曲和否认历史,还一再修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否认南京_,甚至称南京_是“伪造的谎言”。

南京_的罪行,用铁一般的事实,揭露了当年侵华日军的侵略罪行,将尘封的沉默和真实写在了光天化日之下。其目的就是要告诉人们,永远不能忘记民族的苦难,不能忘记我们今天的和平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同时也呼吁日本人民,以此开启被日本右翼势力长久封尘的记忆,坦诚面对那段历史,不要忘记和自觉接受那段历史的教训。

一个优秀的民族,必定是一个尊重历史、牢记历史的民族。我们纪念历史,并不是一味地宣泄仇恨,而是希望我们的国家、民族和每一位中国人,包括海外的炎黄子孙,要有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我们纪念历史,并不是为了_倒算,是为了避免“南京_”式的悲剧不再重演。是为了正告那些已经、正在或者妄图对中华民族施加罪孽、图谋不轨的国家和民族:团结、坚强的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我们自信地向全世界宣布:我们都有一个家,这个家没有任何人可以胆敢再次侵犯,这个家的名字就叫——中国!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应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血的教训,坚持不懈的奋发努力,让我们的祖国一天比一天强大,让野心不死的日本右翼势力对我们望而生畏,让我们成为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的有力的力量!

是的,我们倡导和平、友爱。但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较量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较量,在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领域,都非常激烈。让我们记住,30万同胞惨遭日军_;让我们记住,八年抗战,有3500万中_民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勿忘历史,勿忘耻辱,勿忘那个年代我们受辱的局面,珍惜革命先烈用血拼出来的天下,珍惜我们生活的环境,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惨痛的历史面前,我们不仅要铭记真实的历史,更要吸取经验教训,明白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永远处于被动受辱的地位,任何时候,都要努力强大我们自身,只有中国强大了起来,立于世界强国之席,让外国侵略者不寒而栗,那我们才真正是不战而胜。

我们唯有时刻睁大警惕的眼睛,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民族自爱心、自尊心、自信心,自觉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少年强,则国强,不断积蓄力量,随时准备着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奉献我们的绵薄之力!

12.13国家公祭日仪式观看心得体会(篇8)

从1937年12月13日到20_年12月13日,时间已经走过了82年。截止20_年12月日,南京大屠杀登记在册的在世幸存者从1984年的1756人,改变为仅剩78人。在这个沉痛的日子里,让我们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铭记无数为新中国拼搏而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砥砺前行。

党员干部要铭记历史悲痛,发扬“牺牲精神”。每每听到30万,心都不由自主地颤抖一下,不去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永远体会不到那种无言地伤痛,即便是时间已经过去82年,只要一踏进纪念馆,钻心刻骨的痛感就会袭来。让人不由自主想到“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于是便有无数革命先辈化悲痛为力量,为保家卫国奋勇而上,不怕牺牲。即便是现在,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不怕牺牲的党员干部,有芦山“4·20”抗震救灾行动中牺牲的杨波、有不放心村民冒雨回村遇难的“扶贫之花”黄文秀、有抗台救险遇难的李夏、有倒在扶贫路上的党员干部、有倒在抗震救灾、消防救援一线的党员干部……他们不是饮弹倒地的解放者,却是支起民族脊梁、扶起百姓安危的英雄汉。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时刻不忘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如何来的,面临民族危亡时要勇于发扬“牺牲精神”。

党员干部要铭记历史悲痛,发扬“斗争精神”。无数革命先烈想到“万人坑”中的累累白骨、听到30多万同胞的生命“昙花一现”,纷纷站出来,化悲痛为力量,拿出勇气与敌人斗争到底。现在,我们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刻,在这个阶段,不仅伴随着新的“危险”,而且也伴随着新的“机遇”,广大党员干部在面对“新危险”时,要勇于发扬“斗争精神”。虽然身处和平年代,但是广大党员干部不能“随遇而安”,有一丝一毫的“精神懈怠”,更不能幻想一切都“风平浪静”。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铭记历史悲痛,化悲痛为力量,在面对严峻形势时敢于出击,面对危机时敢于斗争。

党员干部要铭记历史悲痛,发扬“拼搏精神”。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疯狂破坏,革命先辈敢于拼搏;面对新中国出现的“黑恶势力”,党员干部们敢于与之拼搏……正是因为他们勇于发扬“拼搏精神”,才换来了今日之幸福。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会遇到各个方面的困难,而这就需要党员干部与之拼搏到底。广大党员干部要拿出“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的拼劲儿,做个敢于拼搏的“勤奋者”、践行初心和使命的“追梦人”。

国家公祭日,旨在让所有人牢记历史悲痛,明白今日之幸福来之不易,更是旨在提醒广大党员干部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勇于发扬“中国精神”。

12.13国家公祭日仪式观看心得体会(篇9)

岁寒之时,国家公祭之日,以国之名,追忆逝者,缅怀英灵。古城南京,穿越历史的沧桑,于千回百转中,体味一场亘古未有的仪式。历史追溯到__年前,如果没有日本侵略者发动的那场惨绝人寰的屠杀和充满邪恶的入侵,每年的12月13日,也许只是日历中的普通一天。然而,历史无法假设,当__年前的那一天,日本侵略者在南京疯狂屠杀我同胞、践踏我山河时,这个血色的日子就永远深深地印在了南京人民、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心中,成为最为沉重、最为刺痛、最为难忘的历史记忆。

这不是一次国家情愫的发酵,更不是一次历史宿怨的低吟,而是以立法之厚重,以祀与戎之端庄,言说国之大事。历史与现实于此交汇,中国和世界共此悲恸。“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在公祭仪式上深沉而坚定的讲话,回荡在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上空。这是一个饱经沧桑的国家对死难同胞的隆重祭奠,是一个走向复兴的民族面对昔日伤痛的深刻思考,是强大的正义力量对军国主义分子的严正警告,更是负责任大国倡导、捍卫世界和平的有力宣示。如果说纪念,是因为那不能忘却的回忆,那么公祭,则是源于那不能抹平的伤痛。从1937年12月13日到1938年1月,日军闯入南京城,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暴行之残忍,浩劫之悲痛,正如后来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法官要求美籍历史学教授贝德士估算大屠杀的人数时,他惶恐地说道:“南京大屠杀涉及的范围如此之广,没有人能够对它进行完整的描述。”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以国祭之礼缅怀南京大屠杀及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是为了守护一段不能忘却的记忆,捍卫一个不容否认的真相。“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正如公祭鼎上镌刻的铭文,“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掷地有声的话语,既是对妄图抹杀侵略战争的日本右翼分子的当头棒喝,亦向世界昭告了中国捍卫历史真相的坚定决心。

守护真相是一种责任,捍卫和平是一种使命。“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在光明与黑暗的此消彼长中,历史无数次昭示着一个真理:国弱则民辱,国强则民立。国家之沉沦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南京大屠杀中30万同胞付出了血的代价;民族之觉醒又能激发怎样的力量,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取得的伟大胜利是最好的答案。

历史反复证明,一切的正义声音都需要不停地表达。

国家公祭就是最有力量的表达。当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时,全世界都在倾听这一洪亮的表达——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南京大屠杀,不是一个城池的灭顶之灾,而是一个民族的浩劫,它是中华民族历史幽深处无法忘却的伤痛,没有可以被忽略的历史现场,没有可以被挥洒的另类说辞。于此而言,把家殇、城殇变为国殇,是对深重灾难的深刻牢记,是对民族尊严的坚决捍卫,是对人类和平的立场表达。这样的国家叙事姿态,既是对历史的传承与判断,也是对现实的表达与坚定。

当然,这不仅仅是一个国家以民族的历史痛点,传达对民族记忆的唤醒,表达对国际秩序的姿态。一如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公祭则是为了在历史痛感中砥砺前行。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一个因忘记历史而灵魂生病的人,是难以在历史的线性演进中,探幽出成长之路,对一个国家,亦是如此。背负着历史记忆中的痛感,并不是要刺激和培养仇恨,而是要在历史的敬畏中,朝着一个向好的目标,坚定前行。

历史的痛感是具象而真切的,只因为所背负者都是具体而真实的个体,于此而言,于历史痛感中砥砺前行的主体,正是一个国家的每个公民。而这其实也正是国家公祭日所要流泻出的情绪表达,以国家公祭日的形式奠祭,表明抽象的国家已经拟人化,国家的意志、信念和情感,正与普通人情相融。这也提醒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可以超越个体、家庭和小圈子,也可以超越血缘、社交圈与乡土的情感。我们是一个整体,我们是共同在悲痛,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与义务。

没有谁可以置身于历史之外,也没有谁可以超脱于历史之上,更没有谁可以被剔除在“我们”中。这个人可以是为那面民间哭墙不断增加名字的历史挖掘者,也可以是拭去纪念碑尘埃的清扫者;这个人可以是为将国家公祭日拉入国家视野的奔走呼号者,也可以是在国家公祭日静思默哀的过路人;这个人可以是为维护慰安妇人权的法律工作者,也可以是纪念馆内讲述历史的志愿者。每一个在历史痛感中,不断凝结和感召民族精神,不断修炼和沉淀公民气质,在推动国家进步、实现民族繁荣的积极贡献者,都是值得赞赏的历史亲历者和洞穿者。

立场坚定的国家,必然尊重历史而又充满自信。大步行走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宽广大道上的中国,始终保持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传统的守护。慎终追远,祭奠亡者,这是中华民族最为源远流长的朴素的情感释放。在今天,以国家的名义、民族的情怀,设立一个专门的纪念日庄重悼念被侵略者残忍杀害的死难同胞,无疑是国家用最为严肃的仪式、最为浓烈的情感来表达对死难者的缅怀!

懂得缅怀的民族必然善于倾听历史深处的回音,而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更是深刻唤醒和倾听历史的实际行动。以国家公祭的方式走进历史、深入历史、回望历史,旨在激发全体人民用心灵体悟历史的温度,用耳朵倾听真相的呐喊,用眼睛洞察正义的方向,用脚步丈量和平的未来……国家公祭,我们该有更大的作为。“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让历史的记忆化作奋进的力量,融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谱系。现在,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让我们牢记曾经的苦难,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贡献更大的力量。

12.13国家公祭日仪式观看心得体会(篇10)

在那一天,日本人来到我国南京,大肆屠杀,惨绝人寰。中国人一定不会忘记那一天——1937年12月13——南京大屠杀。

日本在中华民国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强奸、纵火以及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导致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被日军大肆纵火和抢劫,致使南京城被毁三分之一,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日本对我国造成了如此大的伤害,为什么我国没有反击他们呢?那是因为中国人都有一颗宽容、慈爱的心。这样的心使我们跟热爱和平。老子曾经说过:“师之所处,棘刺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这句话的意思是:军队所到之处,只会留下荒野,杂草丛生,所有的生产资源都被破坏,人民困苦。我非常认同这句话,难道不是这样吗?每一次战争之后都会尸横遍野,惨不忍睹。是,战争是能使国家强大,可是战争者考虑过战士们的感受吗?他们是多么希望与家人团圆,多么想过着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生活啊!这一点战争者想到了吗?战争者只是把战士当作傀儡,控制着他们,死不死都没关系,只要自己赢就行了。

可是有些人不那么想,我国有许多爱国人士,为我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就拿华罗庚的例子来说吧,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华罗庚放弃了他在外国优厚的待遇,毅然决然的回国,这种的爱国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

如果没有战争,这个世界将变得多么美好;如果没有战争,世界将会多么的和平;如果没用战争,百姓们就可以安居乐业,幸福的生活下去。

可是战争者并不这么认为,他们想要用蛮力征服全世界!我们心里虽然想着和平,可是我们根本不可以决定,打仗和不打仗。但我们可以付出行动,让全世界知道:中国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不是他没有实力,而是不希望战争,不希望看到人们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我们的梦想是建立一个富强,民主,独立,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是每个人民生活幸福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与社会自然能和谐相处的和平世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我们只有好好学习,才能为世界的和平做出贡献,才能实现祖国的伟大梦想!

12.13国家公祭日仪式观看心得体会(篇11)

回顾过去,历史的风吹开了中国沉痛的一页。耻辱与愤怒、悲伤与痛苦,定格在不堪回首的岁月中。尽管事过境迁,如今想起,一幕幕仍真真切切地在我眼帘中浮现:人们留下了鲜血、随处可见的尸体……爱与恨交织在这片土地上,华夏大地染上了一片鲜红色。从鸦片战争到南京大屠杀,一桩桩、一件件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面对列强的野蛮暴行,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屈服过,多少英雄的中华儿女为了驱逐列强,为了民族的解放,他们用自己的钢铁意志向世人证明: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历史的风吹开了中国崭新的一页。当中华民族挺直腰杆,不再受外来列强欺负的时候,中国人发出豪迈的声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成了一个不容小视的国家:神舟八号飞天,让那些外国人刮目相看;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那些外国人赞叹不已。那些为建设中国而牺牲的先辈们啊,你们看看,这就是我们的中华民族!这就是你们用爱国之心建设出的新中国!

今天,我们依旧站在这片洒满热血的土地上。先辈们用鲜血、用汗水、用一颗颗赤子之心换来了祖国的强大。如今,我们的生活、饮食等都有了改变,唯独不变的,是我们爱国的心啊!如果要我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祖国的爱,那么,我只能好好学习,用实际行动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12.13国家公祭日仪式观看心得体会(篇12)

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走上了艰难的抗战征程,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一个又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从一个泱泱大国变成了一只任人宰割的肥羊。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让这座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建筑顷刻间变成一片焦土和瓦砾。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有多少志士任人,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撒热血,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概,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力量战胜了帝国主义。

沧海桑田,风雨坎坷。伟大的祖国历尽磨难,我们肩负着跨世纪的历史使命。我们不甘心落后于前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行者留给我们不怕困难,开括前进的大无畏精神。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与未来,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领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

历史的书面仍在不倦地翻动,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呼吁在古老版图上回荡不息,那雄浑的声音使每颗灼热的心为之震撼。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热血谱写出前不负于古人。后无愧于千秋万代的历史新篇章!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一切探索救国救民的先辈们是中国的脊梁,伟大的抗战英雄是中国的脊梁。而我们,必将成为新世纪复兴中华民族的脊梁。就是因为有这么多的脊梁,中国才会有振兴的一日!

12.13国家公祭日仪式观看心得体会(篇13)

《南京,南京》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故事。片中有两条线索,通过一名普通日本士兵和一名普通中国士兵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经历,揭示在1937年南京疯狂杀戮掠夺的背后,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它以中国民众的抵抗意志和一位日本普通士兵的精神挣扎为主线,提供出一个与以往的历史叙述完全不同的南京。因为在这座城中,在这死生之地,即使面对绝境,即使面对战争机器的无情碾压,仍然会有中国人性的地火在暗暗燃烧,仍然会有人以他们的生命、鲜血和意志为薪,维持着这地火,让它永不熄灭。看了这部影片,让我对日本侵华历史铭刻在心,更让我坚定了信念,一定要好好读书,让我们的祖国强大起来,坚决抵制日本侵略!

南京大屠杀指1937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屠杀的规模、死伤人数等没有世界共同认可的数字,但一般认为超过30万。

12.13国家公祭日仪式观看心得体会(篇14)

12月13日我观看了关于第十个国家公祭日的直播,深刻认识到了历史和人民对于和平的渴望以及维护和平的重要性。

首先,我认为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为了让人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并从中汲取教训。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段悲痛记忆,它提醒我们和平的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过去的历史,不断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其次,我认为我们应该尊重历史、珍视和平。历史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也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以史为鉴,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不断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同时,我们也应该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的理念,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最后,我认为我们应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我们共同的信仰和精神家园。我们应该通过学习历史和文化知识,增强爱国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总之,观看国家公祭日直播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历史和人民对于和平的渴望以及维护和平的重要性。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2.13国家公祭日仪式观看心得体会(篇15)

第十个国家公祭日,我们再次深刻地认识到,历史和人民对于和平的渴望以及维护和平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始终铭记历史、珍视和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在这次国家公祭日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他们为了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和鲜血。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中国人民对于和平的追求和努力。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和平与发展,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贡献。中国人民也一直在努力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应该牢记历史、珍视和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我们要努力学习知识,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信仰,勇攀高峰;要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第十个国家公祭日的到来提醒我们:历史不容忘却,和平需要守护。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2192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