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脑力开发>思维方式>思维训练>

如何跳出从众思维_跳出从众思维的方法

时间: 丽华0 分享

  从众型思维定式是指长期受日常接触的人们的解决问题方法模式的影响,习惯性地模仿和参照别人的一种思维定式,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如何跳出从众思维,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好书推荐——跳出从众思维

  希望今天推荐的经典书籍能帮助你学会独立思考,更清醒地看待问题和理解世界。

  读书有三样好处。其一,可以获得知识,而求知欲的满足又使人愉悦。其二,可以增长理性和独立思考之能力。其三,时时于红尘中惊醒,或忏悔或反思,或痛哭流涕或默默守望,或悲哀之至或欣喜若狂……总之,阅读唤醒着我们内心深处的灵魂。

  第一本,《金字塔原理》

  芭芭拉·明托,毕业于哈佛大学,麦肯锡公司第一位女咨询顾问。传授金字塔原理40年,帮助政府、企业、高校等各界人士写作商务文章、复杂报告和演示文稿,曾为美国、欧洲和亚洲众多企业及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讲授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主次分明的逻辑思路、表达方式和规范动作。

  金字塔的基本结构是:中心思想明确,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先重要后次要,先全局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

  金字塔训练表达者:关注、挖掘受众的意图、需求、利益点、关注点、兴趣点和兴奋点,想清内容说什么、怎么说,掌握表达的标准结构、规范动作。

  金字塔帮助达到沟通效果:重点突出,思路清晰,主次分明,让受众有兴趣、能理解、能接受、记得住。

  搭建金字塔的具体做法是:自上而下表达,自下而上思考,纵向疑问回答/总结概括,横向归类分组/演绎归纳,序言讲故事,标题提炼思想精华。

  第二本,《零秒思考》

  赤羽雄二,1983年留学斯坦福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86年进入麦肯锡公司,领导了经营战略的立案和实施的援助、新组织的设计和导入、市场营销、新视野创立等众多项目。1990年从零创办了麦肯锡韩国分公司,促使许多韩国企业,尤其是LG集团走向了世界。2002年,以催生“世界性的风险投资”为使命,和他人共同创建了Breakthrough Partners股份有限公司。

  临近deadline,还在迷迷糊糊兜圈子?工作不得要领,一番折腾后又回到原点?话在嘴边却怎么都说不出口?满脑子朦胧的想法却迟迟无法动笔写企划案?

  很多人都会面临这种工作困境,但至于怎么改变却总是找不到好办法。

  作者在麦肯锡公司的14年中,参与了企业的经营改革,深知员工的战斗力会很大程度上左右一个公司的未来,所以非常重视一个人的深入思考、制定解决方案,并能够彻底执行的能力。

  相信这本书可以帮你告别盲目与拖延,让思考事半功倍,让工作难题迎刃而解!

  第三本,《穷查理宝典》

  查理? 芒格,巴菲特的导师与人生合伙人,当今最伟大的投资思想家,全球第五大上市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副主席,该公司51年间19.2%年复合增长率的奇迹缔造者。

  这是迄今为止全面介绍投资大师查理?芒格的投资、学习人生心得的一本书,让我们工作、生活决策水准全面提升的智慧宝典!

  贯穿全书的是芒格的聪慧、机智,其令人敬服的价值观和深不可测的修辞天赋。他拥有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从古代的雄辩家,到近代欧洲文豪,再到当代的流行文化偶像、名人名言他能信手拈来。他的独特思维方式,他对商业伦理的“洁癖”,他对终身学习的强调,是我们每一个人在商业社会取得成功的基石。

  第四本,《思考的技术》

  大前研一,日本著名管理学家、经济评论家。曾任麦肯锡咨询公司日本分社社长,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生院教授,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大胆地提出了“无国界经济学”和“地域国家论”的观点。著有《思考的技术》《专业主义》《M型社会》《OFF学》等多部具有深远影响的经典作品。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实现“从0到1”的突破在于如何思考!

  在充满危机与冒险的当下,我们缺乏的不是技巧而是揭发事物本质的动力和好奇心,缺少怀疑一切的心态和对固有模式的颠覆。

  大前研一凭借他30多年的管理咨询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借鉴的思考方式。企业和个人唯有改变既有的思考模式,放弃对过去成功的迷恋,学习有创意的思考方法,方能找到正确的经营思路。

  第五本,《超越感觉》

  文森特·鲁吉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德里校区荣誉退休教授,是国际认可的强调思维教学在教育中核心地位的运动先驱。

  他在大学毕业后曾经担任过四年工程师,主要从事时间和运动研究,致力于改进方法、设备和外观设计,并且进行标准的成本计划分析。这些经验赋予他对于创造性和批判的思考的独特视角,这个视角的基础不仅是认知理论,也在于实际的应用。

  随后数十年,他一直从事思维教学,写作了20余本著作、数个电视教学节目和数十篇文章。他在批判性思考上的创新性教科书,促进了许多年里思维课程标准的确立。

  本书对批判性推理进行了简明扼要、跨学科的介绍,成功地激发学生质疑自己的假设,并通过分析与日常推理相关的常见问题来拓展他们的思考。

  父母不经意的行为,竟然会让孩子陷入思维陷阱

  1盲目从众

  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从众并不一定是坏事,有时它会帮我们减少思考时间,带来便利。  然而,缺乏分析,不作独立思考,不顾是非曲直地一概服从多数,随大流走,则是不可取的“盲目从众”。  盲目从众的现象并不少见,尤其是在消费主义的陷阱之下,人们跟风“无脑”抢购,疯狂“打卡”,“网红”产品由此而生。  同样,家长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早教班,很多也是从众的结果。  周围朋友的孩子学了这个,我家孩子也不能落下,就好像不去买一个奢侈品包、一管名牌口红就觉得自己跟不上社会一般。  其实仔细想想,不少家长或许也觉得没有必要排满孩子的日程表,只是实在不甘心,担心落后。  盲目从众的背后是我们的焦虑在作祟,焦虑让我们谨小慎微,焦虑让我们失去个性,跟着大众走,就能安慰自己一切都好。

  2非黑即白

  为了方便理解,本能地将所有事物都一分为二,并以分类中极端的特性来代表整个群体。  我们或许经常听到孩子问:“妈妈(爸爸),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孩子通常通过这个问题快速对一个人做出定义。  我们也经常会告诉孩子:“这样做是错的,那样才对。”  这种原本孩童化的思维方式到我们成人后并没有消失,因为它非常省力,但却会让我们走向极端。  不幸的是,我们的社会却在不断强化着这种思维方式。  比如电视剧中人物的“脸谱化”;对各个地区、国家、民族简单的总结,由此而生的“地图炮”事件;网络上的“键盘侠”发出的极端化声音。  这种思维会让我们形成偏见,从而变得狭隘。更致命的是,英国神经科学家汤姆·约翰斯通的研究表明,这种绝对主义的思维会造成抑郁和自杀意念。  世上不是只有黑白,可走的路有很多,我们该让孩子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3厌恶损失

  也叫“恐惧本能”,人们在做决策时,总是会本能地盯着负面信息,忽视正面信息,因此往往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内曼根据这种现象提出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并因此得到2002 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看起来高大上,但“厌恶损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比如:  如果我们在街上捡到10元钱,我们会十分愿意用这笔意外之财给孩子买冰淇淋。  然而如果我们已经花了10元买了一支冰淇淋,孩子不小心把冰淇淋球掉在地上。大部分家长都不会愿意再去给孩子买一支。  其实,是否买冰淇淋与是否掉在地上无关,因为掉在地上的冰淇淋属于沉没成本。  正确的思维方式是:买不买冰淇淋,取决于你觉得吃冰淇淋的快乐值多少钱。  如果你认为冰淇淋带给你和孩子的快乐值12元。那么不管冰淇淋掉地上还是捡到10元钱,我们都应该去买。

  4线性思维

  认为事物的发展会按照线性的趋势发展,忽略了许多影响发展趋势的重要因素。  如果孩子问:“妈妈,疫情什么时候才会好,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回学校上课?”你会怎么回答?  如果按照线性思维,目前每天都有近1000的治愈数,那么没过多久就该开学了。  然而正如病毒传播的速度是呈几何倍数增长的,疫情好转的趋势也不会是线性变化的,而是趋近于幂函数减少。  再加上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国外疫情相继爆发,输入型病例激增;国内封锁相继解除,全面复工来临。  如果只是简单地进行线性思考的话,我们可能永远无法找到正确答案。  遇到这类问题时,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思考,列举每天人数变化,制作成表格,观察趋势,一起去探究背后原因。  这样比简单地按照线性思维敷衍回答,更能培养孩子的探究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5规模错觉

  我们习惯于用自己印象深刻的事件对整体进行判断。然而事实往往和自己的直觉相反,以印象深刻的单一事件做决策并不可靠。  设想一下,如果有一位男性,他总是穿着得体,闲暇时间爱好看书,并且喜爱思考书中问题,请问他的职业更有可能是卡车司机,还是上海某高校教授?  如果你的答案是教授,那么恭喜你,你也陷入了规模错觉。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代表性偏差,穿着得体,爱好看书,这在我们的印象中完全就是一老派知识分子形象,因此得到教授这个答案并不困难。  然而我们忽略了人群基数:职业为卡车司机的人数远高于教授,更何况限定在上海某高校的教授。  再比如,每当飞机、高铁发生事故时,长辈往往会告诫孩子:“最近不安全,不要出门。”这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孩子,让他们陷入规模错觉。  或许我们可以换种思维方式,发生航空事故后,起飞前的检查、维修会变得更加严格,后续事故的可能性极小。

  6以偏概全

  人们习惯于用自己获取的有限信息,去推断事件的全貌。并对此深信不疑。  比如,大城市居住的孩子看到周围同学的优越条件,总是想着攀比,他们买手机只认苹果,买鞋只认AJ。  一旦父母不愿意满足他们的需求,就哭闹,并认为自己没有错,周围的人都是这种生活方式。  事实上,中国还存在大量农村人口,年收入超过4000元就可以达到脱贫标准。苹果手机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也不到20%,即使是欧美等发达国家也不过30%。  我常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一句话教育孩子,分享给大家共勉:  在我年纪还轻、阅历尚浅的那些年里,父亲曾经给过我一句忠告,直到今天,这句话仍在我心间萦绕。“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他对我说,“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势。”

  7定势思维

  误以为很多事情是一尘不变的,习惯以过去的经验和思路去解决问题。  心理学家邓克尔曾设计过一个“蜡烛台实验”。在桌子上有图钉、装有火柴的火柴盒和蜡烛。要求被试者用桌子上的这些物品将蜡烛固定在木板墙上。  解决的办法很简单:把火柴盒钉在墙上,再以它为台基竖立蜡烛。  但许多被试者不会这样解决问题,因为他们固有的思维认为,火柴盒只是用来点火、装火柴的,无法想象火柴盒还有其他的用途。  我们从小便被教育框定在一个思维定势中,在解数学题时要运用学校教授的方法。  如果有超展开的方法,即使结果正确,过程也会被扣分。这在无形中给孩子的思维带上了枷锁。  作为家长,或许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你没有错,这种思维方式很棒!只不过为了得到那该死的分数,我们需要妥协,把老师教的方法也掌握一遍。

  8归咎他人

  当问题发生时,总是第一时间试图找到他人的错误。并以此发泄情绪,指责他人,而不是想着理性沟通去解决问题。  当夫妻吵架或者批评孩子时,我们是否会用翻旧账的方式,来指责对方呢?  例如孩子晚归,待孩子一进门不等他脱鞋父母就说道:“去哪里疯玩了,你总是这样,一点没有自知之明,出事了怎么办?”  其实这里父母想表达的是对孩子晚归的担心,却习惯性地变成了指责;翻起旧账;不就事论事上升到品格问题。  孩子长期处于这种打压式的互相指责环境中,也会习得性地为自己的错误找理由,将问题归咎他人。  或许当问题发生时,我们可以换一种沟通方式,将自己的情绪和需求表达出来:“你这么晚回来,我很害怕,担心你出事了,以后晚回家时可以事先给家里打个电话。”  这样反而会让孩子内疚,主动认识并改变自己的错误。  以上这些逻辑陷阱,或许与身份学历毫无关系,它不过是人之本性。  然而,视而不见和勇于了解却是两回事。只有时常反思才能时常进步,这样的精神,我相信也同样会影响孩子

  什么是思维定势

  心理定势指心理上的“定向趋势”,它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对以后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起正向的或反向的推动作用。

  思维定势(Thinking Set),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的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了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模式,它的主要特征有趋向性、常规性、程序性。

  趋向性:思维者具有力求将各种各样问题情境归结为熟悉的问题情境的趋向;

  常规性:思维者直接省去许多摸索、试探的步骤,按常规方式处理问题;

  程序性:思维者按规范化要求和步骤进行问题解决。

  “胖的人是胸无城府,瘦的人是工于心计;上海人华而不实,客家人是吝啬小气;中文系毕业的一定是温文尔雅,体育系毕业的一定是头脑简单……”

  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贴标签”现象是一种定势。这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和坏处呢?

  首先,只要细想就知道,这样的标签一定是不适合这类人群的每一个人,这种“刻板印象”形成的偏见,常常不能让人客观地做出判断。

  其实,从现实意义来看,“贴标签”并不是坏事。因为我们对环境的人和事所知有限,但在行为上又必须有所应对。因此,我们会希望把人事“简单化”—赋予某人或某事一个简单明确的标签,然后再以此为基础,取舍我们的行为。也就是,“贴标签”让我们在应对外界的人事时,有不同的心理准备,这就可以降低我们行为的成本!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我们禁不住会给人事“贴标签”了吧!“心理定势”可能同时或在不同阶段具有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

  在很多运动中,训练就是要形成这样的定势。如:乒乓球运动中,对于不同的线路的球就是要形成包括:挥拍角度、力度、脚步移动等方面“条件反射式”的定势。特别是在研究对手球路时,更是要发现对方的定势,来做出战术上的调整。

  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这也是因为“老姜”在这个行业中,形成了解决不同问题的定势思维。

  思维定势在学习中,经常也会表现出积极的作用,如:经过大量的练习,学生拿到类似题目,能迅速按已有成功思路,解决问题。

  当然,由此产生的“自动模式”也会让同学们莫名“丢分”!这就是因为情况发生了变化,还是按照旧有的思路“轻车熟路”地解决问题。

  比如,这样一道画图题“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半圆,并计算其面积和周长。”估计一下会有多少同学会“毫不犹豫”地画一个整圆呢?因为现实生活中的圆的物体太多,学生画的圆也画得太多……

  学生看到“圆”这个字,就开启了“思维定势”,脑袋中浮现出的“圆的轮廓”占据了整个大脑,于是,“丢分”就这样莫名地发生了!

  所以,当新旧问题形似质异时,思维的定势往往会使人们步入误区。这时,就需要突破定势!

如何跳出从众思维_跳出从众思维的方法相关文章:

1.关于创新思维的实质问题

2.有几种思维方式

3.关于创新思维的本质

4.思维方式训练

5.进行思维训练的10个方法

6.创新思维的方法有八种

7.打破思维定势的演讲稿

8.思维能力的训练办法

9.创新思维训练方法

10.提高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如何跳出从众思维_跳出从众思维的方法

从众型思维定式是指长期受日常接触的人们的解决问题方法模式的影响,习惯性地模仿和参照别人的一种思维定式,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如何跳出从众思维,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10个思维训练方法2021
    10个思维训练方法2021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散发着独特的浪漫气息。国内很多同学因其美丽的人文环境而选择到意大利留学,留学需要办理签证,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

  • 白露的调理方法及穿衣分析
    白露的调理方法及穿衣分析

    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

  • 白露的养生方法及传统食物
    白露的养生方法及传统食物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

  • 儿童数学思维训练方法题目
    儿童数学思维训练方法题目

    资料员需要较强的学习能力及理解能力, 具有团队精神具有亲和力诚信,工作有条理,有较强协调能力;下面是小编整合的资料员,一起来看看吧,肯定对

424025